永远的心痛
2016-04-27刘金钰
刘金钰
冬天的雪渐渐融去,你注意到了吗?哪朵花最先开放,哪棵草最早转绿……点点滴滴,小小细节,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一个水果,几个字的小纸条,最简单的话语,却蕴涵着无数感动。
——题记
工作二十多年了,对于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的一些小技巧,我早已运用的得心应手,且引以为傲。
那年,我带903班语文。班上有一名叫小凡的女生,成绩优异。还有一名叫小雨的女生,成绩也很优秀,但始终不及小凡。因此,我把目光聚焦到了小雨身上,希望她能变压力为动力,也取得小凡那样的优异成绩。这很正常,作为毕业年级的老师,谁不希望班上多出现几名优生?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又可以给自己增添荣光。于是,不仅课堂主角有她,课间、教室、走廊、办公室里,我还经常找她谈话,或进行心灵交流,或进行激励引导,或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小雨貌似很开朗,很懂事,对我的教导,她总是频频点头,欣然接受。我确乎看到了她的决心和毅力,感觉她正在按我的预期发展,心中不觉窃喜——我堪称她的良师!
又是一节试卷评讲课。我按往常的经验,让小凡讲解第一题。小凡落落大方地站起来,不仅对题目理解得很透彻,而且讲解条理清晰、完整规范。第二题是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批改试卷时,我就发现小雨思考不全面,答案不完整。我请她说说当时的思考。不料,小雨默不作声,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我心急如焚,但也无可奈何,只得让她坐下。课后,我走到小雨跟前,打趣说:“小雨同学,今天有情绪啊!”没想到夕日礼貌可嘉的小雨,此时脸涨得通红。她“啪”的一声摔下手中的书,愤然而去。
我愕然了。我让小雨说说当时的思考,目的是指出她的不足,以拓宽她的思维,加深她的理解。这难道还有错?
第二节仍是语文课。走进教室,我发现小雨没有来上课。我正准备去找她,小凡却站了起来,说:“刘老师,我去请她吧!”我不明所以,就由她去了。不一会儿,小凡和小雨一起回到了教室。小雨坐到座位上,怒气还没有完全消退。小凡示意我走到门外,轻声告诉我:“刘老师,您严格要求小雨,愿望是好的,但您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小雨和我放在一起对比,让她觉得您是在故意用我的出色刺激她,甚至是讽刺挖苦她。为此,昨天她还与我发生过争吵。今天,您的做法再次伤了她的自尊,所以她才有那样的举动。”
我想辩解,告诉小凡甚至直接告诉小雨,我这样做是为了激励她,鞭策她,并不是想刺激她,伤害她。然而,即使我这样说了,她会相信吗?换位思考一下,小雨产生这样的感受,不是敏感,也不是狭隘和偏激,而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反应。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也可能产生同她一样的想法,因为不愿笼罩在别人的光环下生活是人之常情。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为师者如果不真正了解他们,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而是自以为是地采取一些貌似聪明,实则愚蠢的方法,良苦用心就有可能变成沉重的负担,压垮学生尚且稚嫩的双肩。
毕业后,小凡被市重点高中录取,小雨却进入了一所职业学校。再后来,听说小雨辍学了。原因是什么,我不得而知。然而,我的心里却始终笼罩着一片阴影,觉得是我的自以为是伤害了她纯洁的心灵,耽误了她美好的前程。有一次,我在街上偶遇小雨,她对我十分热情,而我却莫名地生出一丝尴尬,以至于短暂地交流了几句后,就逃跑似的离开了。写这些文字时,自责、愧疚仍然占据着我的心,它们或许会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但愿小雨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作者单位:当阳市王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