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全媒体,读懂古诗词

2016-04-27陶丰满习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时空古诗词障碍

陶丰满 习艳

全媒体即所有媒体。它具有呈现形式全、载体全、传播平台全、受众全等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信息真象,达到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的目的。这种特点,既能弥补古诗教学中学生由于时空跨度大而产生的陌生感,又能打破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年龄与作者不同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障碍。运用全媒体教学古诗,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一、清障策略

生僻字词多、古今音义的改变及通假字多是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最大障碍。要让学生准确地读出或者理解这些字词,就要向学生提供它们在当时语境中的音和义。承担这个任务的通常是教材下面的注释,但注释往往过于简单,难以让学生真正弄清这种变化的来龙去脉。

这种情况下,电脑、手机、平板等手持网络终端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只要输入关键词或具体的诗句,需要的读音、意义及词义的演变过程就完整地显示出来了。比如:学生读到“儿童急走追黄蝶”时,认为这个字错了,应该是“跑”。于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ipad搜索这句诗,并得到了相关信息——这里的“走”与“奔走相告”中的“走”一样,都是“跑”的意思。再比如: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时,学生不理解“坐”的意思。看了课文注释后,学生仍然将信将疑,觉得这两个词的意思相差太远,之间缺少关联。于是,教师让学生到网上搜索。学生找到了下面这条信息

通过阅读“坐”的词义演变,学生不仅信服了教材后的注释,而且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的含义。

二、还原策略

学生阅读古诗词的第二大障碍是时空不同造成的陌生感。这种情况下,还原写作现场,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场景、生存状态等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用图画、动画、电影、电视等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还原诗人所在的时空,以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在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学生不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诗。教师解释说,“吴音,是吴地的方言,吴地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听了这个解释,学生仍然似懂非懂,因为学生既没有到过这些地方,又不熟悉地理,这几句话难以让他们形成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吴音为何媚好?仅凭讲述根本无法讲清楚。于是,教师用大屏幕播放了古代吴地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吴地的范围。“相媚好”的“吴音”是怎样的呢?教师课前请江浙的同学录了一段他们的家乡话。绵软、柔媚的江浙方言辅之以夫妻二人的打趣,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情趣。

三、穿越策略

时空的跨度和生活阅历的不足,使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体悟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是古诗词教学面临的第三个障碍。

课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悟。然而,学生如果没有相似的生活经历,没见过相似的生活场景,仍然很难真正体会诗人的心境。此时,全媒体的作用就充分显现了。比如,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冲击与壮观;截取电影中官吏强抓壮丁的镜头,让学生体会“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强横与悲苦;展示主题为“梅花”的水墨画,让学生体会“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孤傲与不凡;出示湖光山色的高清图片,让学生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空阔与辽远,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全媒体的参与仍然只是在作以境感人的表面工作,学生要真正体会古诗词的情感与意境,还有赖于漫长成长过程中的类似经历。

(作者单位:陶丰满,枣阳市吉河小学;习艳,枣阳市刘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时空古诗词障碍
踏青古诗词
镜中的时空穿梭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