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法务CEO夏文奇:创业最重要的是节奏
2016-04-27夏文奇朱晓培
夏文奇+朱晓培
先找合作伙伴,还是先找用户?先做产品还是先做推广?甚至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其实都是创业节奏的问题。
我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做市场和运营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会与法务部门打交道。比如,负责市场推广时,VI(企业视觉设计)中使用的Logo会涉及到商标的注册问题,在搜狗和搜狐工作的时候还会经常遇到专利问题。
2010年我加入易到用车。公司还在初创期间,市场上也没有专车的叫法,对行业的定位让我们很头疼,不知道该叫代驾还是租车。我们找了很多律师了解怎么做公司架构和模式的合规。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了创业公司的法律服务存在很多痛点。
夏文奇:法律O2O创业者,快法务CEO。
创业者需要头疼的问题本身就很多,还要在法律问题上消耗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身边很多朋友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常遇到服务不靠谱、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2014年春节过后,我们决定做一个平台,采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对接法律服务者和公司之间的需求。
虽然当时已经有一些创业公司在做法律服务业务,但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大部分创业公司仍然是自营的方式,自己聘请律师,有一个网站或者App,跟我们要改变的传统中介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是打着互联网旗号的中介公司。
我们认为,很多地方可以用技术的手段去改变和创新,采用共享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律师、会计、商标代理人等集合起来,通过整合他们碎片化的时间,为他们重新优化匹配需求方。
在易到用车,我们基本上从0到1做了整个共享服务的整合试错,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认识到了共享服务的本质。乘客叫车,需要立刻得到司机的响应。同样,在快法务,用户也是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服务者的帮助。但我们是双边市场,关联用户端、合作伙伴端、还有处于中间的快法务平台,怎样才能够做到即时响应呢?此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因为它涉及到短信通知、App即时消息、合作伙伴律师的管理培训以及控制,还有对消费者的要求,后台需要一整套服务系统,把各个方面整合起来。这些细节,没做过共享服务的人不会有深刻的体会。
创业公司的节奏非常重要。什么时候产品上线,什么时候推广,什么时候拿融资?拿到了融资花钱的节奏,是先招人,还是先做产品,或者是先做运营?你是先招募律师,还是先做市场?我们现在能把节奏控制得非常从容,也是得益于之前积累的经验。
我们认为,肯定要先有律师。但有了律师之后,律师没有单又是一个问题。怎么办?所以,刚开始不能大面积地找很多律师。我们一开始就利用微博、脉脉找年轻的律师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在这个终端上找到的律师或者服务者是懂互联网的,是有互联网精神的,有了这个前提,在沟通以及前期的合作中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早期我们找服务者,比如工商领域,当时在北京注册登记的工商机构有764家,我们8个人,每人分50家,符合的去打电话,然后像面试一样去跟他们面谈。超过35岁以上的,我们基本上就不会跟他合作,35岁以下的我们就跟他继续聊天,他们其实意识到行业需要变革,而且会是颠覆性的。
做好服务者以后,第二步我们推广产品。产品还没有上线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推广,做一些地推,找一些种子用户。网站上线前,我们就已经做了将近60单生意。
这60单是我们在创业家的黑马运动会上跑出来的。我和市场部的两个人,一人背一书包的名片,跑遍了北科大的运动场。运动会上都是创业者,我们也是创业者,这种同理心让我们能够相对容易取得信任。有了这60单,后面的节奏就逐步加快了。
我们创业节奏把握的很好,但也会感到焦虑,尤其是对人才的需求。有时候,你知道那件事情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创业初期受限于资源,特别是人才的缺乏,导致没有办法跑出一百分。
高兴的是,我现在有4个非常不错的合伙人。黄凯文已经做了20多年企业商业律师,技术合伙人曾峰屹来自360,徐其斌是绿狗的前联合创始人。2015年5月,我在易到的同事、易到前服务运营副总裁李日波也加入了我们。他来快法务上班的第一天,是我创业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之一。另一天,就是搞定A轮那天,我兴奋地给每个小伙伴打了电话。
A轮是2014年7月做的。快法务2014年4月成立,6月1号产品上线,7月份我们就见了策源创投的投资人,聊了一个小时不到,他就说可以签了。最近的B轮,是顺为资本副总裁刘芃主动找到我们。跟刘芃聊了两次,后来就见了雷军,这次我们拿到了1000万美元。
第一次见雷军,我们约了下午4点,后来他秘书说雷军病了可能要延迟半个小时见面。我们还是4点就到了,结果雷军没去医院按时跟我们开了会,会上他整个眼睛都是出血非常严重的状态。他已经是一个这样成功的人,但对工作还是如此敬业。那天他至少看了20到30个项目,从下午3点一直到夜里12点多。所以,一个人成功,总是有道理的。
目前,我们的注册用户将近10万,付费用户5万,覆盖13个城市,有200款产品,每个月的交易额近千万人民币,月均增长保持在30%。我们希望控制好节奏,包括融资和业务的增速都要控制好,3年内做到企业法务服务平台第一,并基于法律切入整个企业服务。希望今年至少要覆盖30个主要城市,产品方面研发更多的内容可以达到300款,除了工商财税社保、知识产权和专业法律,可能还会研发新的内容,例如新三板,企业催债等。
现在,我们对合作服务者收取部分的佣金,未来可能还会有广告等其它盈利模式。我们最核心的是服务,不需要做很大的补贴。
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补贴还是其他相关方式,在传统行业的商业里面早就已经存在了。但传统行业所有生意的本质是得有利润,得给用户带去价值。互联网行业有一些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360针对用户级的产品是免费的,但它也有自己的盈利模式。现在的创业公司,很多做补贴,最后出现了现金流的问题,本质还是对创业节奏认识不够深刻。很多互联网人技术出身,没有真正做过生意,不了解生意的本质以及用户价值的本质。
2015年,我们业务跑得非常快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传统中介同行的威胁。他们给我们客服打电话、在线留言,让我们不要再继续做了。因为我们的价格是透明的,扬言如果我们再继续做,就会建一个联盟抵制我们,甚至不停地点击我们的百度推广广告,以增加我们的额外支出。
但正是那个时候,我们坚信我们做的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说明我们冲击到了传统模式的弊端。作为互联网人,我们知道这是好的信号而不是坏的。我们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让他们不必再遭受不靠谱、不透明服务的折磨。
现在,我的朋友和前同事大部分都在创业,继续做高管的已经很少了。5年前,我们还觉得创业是很小众的事,现在但凡有点想法的人都在创业了。
但我也想给大家一个忠告,也是我的体会。一天晚上,我11点多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我太太告诉我,孩子问她爸爸为什么还没回家?我太太回答爸爸在忙。小朋友说,他到底在忙些什么呀!我听了心情很复杂。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我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来看,创业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场约定,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多花时间陪家人,这将是今后我会一直努力平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