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6-04-27

学习月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驱动科技人才

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凸显出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今年五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新常态下突破我国发展瓶颈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变化、从供需两侧矛盾向结构优化转变、从要素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在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时期,这就倒逼着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发展先机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着高度杠杆化、市场缺乏活力、消费需求低迷等结构性难题,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转移,大国综合国力此消彼长。因此,在这一关键时刻,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能否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对于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决定性意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先机,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转型难题的破解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创新这一驱动力提出了巨大需求。但现实中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仍然占据明显领先优势,我国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亟待加强。

二是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投入分散,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闭门搞自己的创新,互不沟通、互不协调,开放共享程度低,资源使用效率低,重复创新、低水平创新较多,科技资源配置和管理体制不顺,创新过程中的“孤岛现象”较突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不够健全,人才培养难;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力度不够,人才引进难;评价和管理创新人才的制度不够科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难。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世界级科技人才大量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劳动力市场呈现总量过剩,但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症结。

四是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仍需进一步培育和优化。国家层面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仍不够;企业追逐短期经济效益的提升,用于研发的投入常常被挤压;科研人员疲于跑项目,难以专心研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想法受制于启动资金的短缺,有心而无力。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路径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需要全方位的发展动力系统作为支撑,才能久久为攻、持续发力,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一是要紧扣发展主题。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拿来主义”需要承担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更是如此。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格局,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结合世界科技研究前沿,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发挥重大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整合资源、重点攻坚,在关键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更多竞争优势。始终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科技成果顺畅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充分释放创造活力。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对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逐渐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为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是要坚持双轮驱动。所谓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对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制机制则是确立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权益和义务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补短板首先要补科技创新的短板。科学发现对技术进步有决定性的引领作用,技术进步有力推动发现科学规律。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科技创新的引擎,需要用改革的火炬来点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破除科技创新链条上的体制机制关卡,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要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三是要深挖人才资源。创新驱动关键要靠人才驱动,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下大力气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同时,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要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健全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有恒产者有恒心”,要依法保护合法获取的创新收益和财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社会投资,充分发挥产权保护的增长效应。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在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的背景下,人才是我国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四是要厚植创新土壤。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要求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须从“追赶型创新”向“内生型创新”转变,必须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完成由“赶超”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与“追赶型创新”的动力来自外部不同,“内生型创新”的动力源于经济体内部。前一种模式增长速度较快,而后一种模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都必然要经历从“追赶型创新”向“内生型创新”的转变,惟有成功实现创新转型的国家才能长期保持经济发展的引领地位。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自觉成为创新主体,同时,规范和整治学界存在的学术不端等学风问题。“春在溪头荠菜花”,基层一线往往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智慧资源,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双创”政策落地成效,反馈和诊断“最后一公里”症结所在,聚焦“痛点”、瞄准“堵点”,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创业创新清障搭台。容许人民群众大胆突破,建立健全“纠错”“容错”机制,解除束缚人民群众创新意识涌流的后顾之忧。在全社会培育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让更多的人成为创新活动和创新理念的传播者和分享者,让创新成果服务更多的人群,使人人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

创新驱动发展是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根本出路。面对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等问题,只有紧扣发展主题、坚持双轮驱动、深挖人才资源、厚植创新土壤,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为顺利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打下坚实根基。

猜你喜欢

驱动科技人才
人才云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