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 观察 体验 阅读

2016-04-27张丽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事物习作小学生

张丽伟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尽管他们绞尽脑汁,仍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二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形成了目中无“事”的习惯,自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习作只要能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可。但是,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并不乐观:三言两语的,套话连篇的,离题万里的,缺乏真情实感的……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习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手,都不可能在毫无积累的状态下写出好的作品,何况是小学生。

小学生应该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三条基本途径。

一、观察积累

观察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的目的在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只有观察得越细致,感受就越深刻,描写的事物才会越生动鲜活。从家庭到学校,从自然到社会处处蕴藏着习作素材,一场春雨、一部电影、一个假日——风霜雪雨都是景色,喜怒哀乐皆成文章。为了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些感动来,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有序观察。观察要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其中,空间顺序尤为重要: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点到面,由表及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状也就不同。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使材料积累得条理清晰,写作时做到层次井然。

第二,多感官观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如:写橘子,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挂满了枝头,就像一盏盏橘黄色的小灯笼,还可用手剥开一只,观察月牙状的桔瓣,闻闻那诱人的香味,尝尝那甜中带酸的美味。这样对橘子的观察就更细致,了解也更全面,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

第三,想象中观察。在众多的观察方法中,想象观察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它能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观察的感受更深刻,材料的积累更丰富。例如在观察落叶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落叶是什么样子的?它远看像什么?近看像什么?铺满落叶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二、体验积累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仓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积累素材。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亲自参与,才能感受活动的过程和体验,才能在作文中表达出真情实感。学生可以主要从两方面体验生活。

1.感受家庭和学校。妈妈的关心、爸爸的鼓励、长辈的疼爱,家里处处充满着感动。亲切和蔼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更是小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好素材。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大家的情感、变化……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整理,积累习作素材。

2.感受自然和社会。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出家门,或游览名胜古迹、或欣赏小桥流水、或走亲访友……在游玩中,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领略大自然的俊美神奇,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既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3.阅读积累。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知识的宝库。阅读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精读,还是粗读都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初涉写作的小学生,接触不同作家的作品,自然会慢慢模仿,久而久之,便能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选一些精彩的美文,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高年级的课堂上,老师可预设阅读进程,结合文本把好书及时推荐给学生。如,学习了课文《蜜蜂》后,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了《巨人的花园》,立刻为孩子们介绍王尔德的其他童话。精彩的人物形象或书籍的梗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书中找寻精彩。

第二,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为了积累写作素材,读书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或写简短的读书心得,随时记下“心灵的感触”。对于一些优美词句,更要熟记于心。但是仅靠读读背背是不够的,要使写作素材积累得更多,更长久,最好的办法就是分类记录下来。记录的材料越多,头脑也越充实,写作时活学活用,作文自会增色不少。

第三,坚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在赏析中交流:从句到篇,从人物到情节,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能共同提高。可以在展览中交流:展览学生的读书卡、手抄报、文摘、批注等阅读收获,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可以在诵读中交流:展示自己积累的优美语段,储存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自然会妙笔生花。

积累素材的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积极实践,坚持阅读的习惯。只有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后,才能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二小学 内蒙古】

猜你喜欢

事物习作小学生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