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2016-04-27李益平
李益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因此,在小学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为有效,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作用,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态度产生消极的暗示。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法国“做中学”的科学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给孩子以鼓励,不说挫伤学生心理的话。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像个真正的“小科学家”一样,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中来。那么,从这一点来说,营造师生之间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即时的语言评价往往是最直接、最快捷,也是影响最大、最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曾经在课堂上,我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善言谈,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生怕万一回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通过观察,我试着用“试试看。”“大家欢迎他!”“老师相信你!”“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对于他们有点滴的进步,我会对他们说“真聪明!”“你真棒!”“好极了!”来表扬他们。即使他们回答错了,我也会笑着对他们说“加油,有点正确了。”“没关系,下次努力。”等语句来激励他们。久而久之,一句句简单的激励性评价,一段段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像一股春风滋润了他们的心田,慢慢地他们就愿意和老师交谈,与学生交往,成为一些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优秀学生了。
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经常采用鼓励性语言评价,满足儿童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诱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养成是长期的,它不仅包括了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还应具备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态度等。学生要达成这个综合性的目标,光靠“一张试卷”或“教师的评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呢?我认为应该贯彻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评价过程逐步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具体来说,就一节科学探究型课而言,应该由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等相关人员担任评价者,负责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创新等做出评价。相比而言,发展性学生评价更为提倡引导学生本人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这样,学生成了评价主体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产生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或家长等其他人员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这样的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多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评价方式如下:
三、善用成长记录袋,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
成长记录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也是当前开放式课程经常采用的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学生的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依据的评价方法。
一般来讲,成长记录袋的形成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它的制作过程涵盖了学习活动从起始到完成的整个阶段。因此,成长记录袋中选择哪些内容并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建立成长记录的目的、如何使用及对学生有些什么帮助等。因此,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与老师、家长或同伴协商决定。特别是在成果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由此可以说明成长记录袋评价对于培养“学生自己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效果。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好成长记录袋呢?
1.学生随意放。可以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实验计划、最新发现、收集的资料、日记、感想等。
2.按老师要求的放。例如,给大自然记的日记、土电话、竹蜻蜓等。
3.有展示性地放。比如,科技活动奖状,科技小制作照片,小论文等。
总之,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进而准确地对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做出判断,全面地评价学生。好的评价氛围和评价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全面的进步。
【作者单位: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