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远教为家乡

2016-04-27赵永志

关键词:丰南区乡亲们棉花

赵永志

人物印象

因为对父老乡亲的爱,她乐于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因为对远教事业的爱,她忠实履行着服务者的责任。

“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不能让乡亲们失望。”这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田庄乡李东街村远教管理员翟素英经常说的一句话。虽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饱含了她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对乡亲们的真挚感情。也正是为了这份承诺,翟素英在远教管理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翟素英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刚接触远教工作时,她连机顶盒、调试解调器等基本设备的操作都不会,其他工作更是无从下手。为尽快胜任岗位,她沉下心来认真钻研远教知识。从最初的VCD使用,到后来的远程教育网络的接收,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查询,她都虚心向乡电教站的同志和网通公司工作人员请教,并且在站点反复练习实践操作。有时候,忙完一天的农活,她顾不上休息就跑到村委会去练习。家里人劝她:“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你那么认真干啥?”她却坚持道:“我干这个不是为挣钱。为的是完成支部交给我的工作,为的是让村民们通过远程教育提高素质。”就这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翟素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接收、播放、下载等工作都能熟练掌握,简单的设备故障也能自行排除,确保了村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干工作就要一板一眼,不能有半点应付。”这是翟素英在工作中给自己制定的标准。在李东街村的党员电教室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远教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在档案柜里,学习收看记录簿、设备登记簿、信息反馈记录簿、考勤册等种类齐全、分类清晰。收看记录簿上清晰地记录着每一次学习的时间、内容、人数等信息。每次播放活动开始前,她都事先在村委会门口贴出播放信息,并用广播的形式通知大家。党员参加播放活动的考勤册,已经积累了厚厚一摞。对于无故不参加学习收看活动的党员,她坚决不给开“绿灯”,如实向支部汇报。对于远教设备,她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有一天晚上,突降暴雨,翟素英担心活动室的门窗渗水,设备受损,便不顾家人的劝阻,顶着大雨来到活动室,把门窗用胶带封好,把设备全部挪到了高处。等把一切处理好回到家中时,她的衣衫被汗水和雨水打透,整个人就像从水里面捞出来一样。

“远教工作不仅要让乡亲们看得好、学得好,更重要的是让乡亲们从中得实惠。”这是翟素英在工作中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李东街村以种植棉花为主,可是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棉花产量没保障,村民收入不稳定。看到这种情况,翟素英决心结合远程教育推广科学的棉花种植管理模式,增加村民收入。在区、乡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她请来了区里的农业专家给大家讲课,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从远教网上找到了《棉花种植管理技术》《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棉花中后期管理技术》等配套科教片,给大家播放。她还带头承包了30亩棉花试验田,引进棉花新品种,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一年下来,以翟素英为首的,凡是认真参加学习并且按照科学方法管理棉田的村民,棉花亩产量都增产50斤以上。

岁月如梭,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如今,李东街村的党员远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村党员群众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上得到了远程教育工作带来的实惠。教育虽是“远程”,但却拉近了翟素英和乡亲们的心,也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2015年,翟素英被评为唐山市“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标兵”和丰南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在领奖发言的时候,面对台下乡亲们热情的鼓励,她动情地说:“是大家的支持,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只要大家需要,我永远都是大家的远教管理员!”

(作者系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丰南区乡亲们棉花
棉花是花吗?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棉花
“四最”路上党旗红——唐山市丰南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行“红色代办员”制度
唐山市丰南区民生实事项目首次由人代会表决产生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打造全国和谐示范社区路径探析——以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街道新兴社区为例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