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点符号教学现状及修正策略

2016-04-27陈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阿炳省略号内心世界

陈香

一、 现状解读:标点符号,不够重视

1. 视而不见。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标点符号的教学提出了要求,但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课标》中也没作具体的说明和要求,教师缺操作要领,很少有教师会给学生专门布置针对标点的作业。阅读课上,教师们注意的只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发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习作课上,教师们注意的只是指导学生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在被教师忽视的同时,自然也就容易被学生漠视。在读文时,他们无视标点的存在,往往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气息,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想读什么语气,就读什么语气。在写作时,他们不拿标点当回事,使用起来随心所欲,或一逗到底,或通篇不用,或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

2. 究而不透。有教师关注了标点符号,但是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或是在朗读中体现,或是在作业时一带而过,流于形式。

二、 修正策略:“品”“续”“改”“添”

1. 品标点,品出情中之情。要品出情与文的拓展。比如,《鸟语》尾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句末的感叹号,不但流露出作者对鸟儿的深厚情感,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鸟儿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品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品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 续标点,续出情外之情。苏教版五下《二泉映月》,其中就有一个留白处:“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此处,省略号意蕴深刻,省略的内容是主人公阿炳复杂的心情和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感受阿炳的苦,感受阿炳的泪,我借用省略号,对此处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阿炳的内心世界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但是阿炳的内心世界里仅仅只是听到了这些吗?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得知的。

生: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阿炳很多很多听到的内容,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

师:是呀,这里还有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情感,这里的省略号,省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同学们,此时此刻,我相信你们也听到了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阿炳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阿炳还听到了什么?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就是充分利用省略号的作用,巧妙利用文本留白,进行拓展练笔,让省略号为教学的进行服务,这样既达到了阅读教学练笔的目的,又让标点符号发挥出了其既有的功能和作用,也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更深刻了。

3. 改标点,改出情中自我。《生命的壮歌》是这样描写羚羊飞跃悬崖的:“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品读时,我故意将“没有拥挤,没有争夺”替换读成“没有拥挤和争夺”。学生发现我读错了,给我纠正,我趁机质疑:前后两种读法意思有何变化?再次指导朗读,小组间展开讨论,渐渐地,学生悟出,两个“没有”之间用上逗号,表示停顿,更能体现千钧一发时,羚羊群是有序脱离险境的。只有这样,才有后面壮观的“生命桥”出现,小小标点,意义真大!

标点符号好似衣服上的扣子,是衣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文章通顺,更是作者表情达意的窗口,小标点也能迸发大能量。所以,标点符号教学,应作为读写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阿炳省略号内心世界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张帮主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张帮主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