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为何多良相

2016-04-26王春南

公务员文萃 2016年4期
关键词:房玄龄贞观玄宗

王春南

唐朝多良相,与唐太宗

崇尚实干有关

洪迈《容斋随笔》一书说:西汉宰相共45人,而唐朝宰相有300余人。其中能称为一代名相的,除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外,还有魏征、王珪、褚遂良、狄仁杰等19人。唐朝为何多实干的宰相?跟唐太宗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有关。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侯景之生乱,百官不能乘马。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唐太宗这里讲的是南朝梁武帝君臣的空谈,以及梁武帝第七个儿子梁元帝萧绎的空谈。

唐太宗还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说:“朕近来读《汉书》,书中收入的《子虚赋》《上林赋》,浮华无用。本朝修国史,议论朝政的奏章,凡文字、议论恳切、率直的,不管我是否采纳,都要收入国史中。”

在唐太宗的倡导下,唐朝官场一扫空谈之风、浮华之风,崇实、务实精神大为发扬。唐朝的良相正是在这种风气下涌现出来的。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是他们的代表。

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长于决断

唐太宗即位之初,对文武百官论功行赏,房玄龄的功劳排在第一。唐太宗曾要求宰相王珪,当着别的宰相的面,对他们一一加以评论,并且要跟自己作比较。王珪评房玄龄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王珪有知人之明,他的话是符合事实的。

房玄龄的一大功绩是领导了机构改革。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说:任命的官员不必多,但要称职。优秀的官员,少一些,也能办好事情;不良的官员,多了也没用。他要求房玄龄等本着“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的原则,制定全国官员编制。房玄龄等拟定了全国文武官员730名(一说640名,一说643名)的编制。唐太宗批准了这个编制,并且说:我以这个编制安置天下贤才,够了。 房玄龄的另一大功绩是按照唐太宗的要求,参考隋律,主持制定唐律(贞观律)。贞观律跟古代刑法相比,死刑减少一大半,得到广泛好评。《资治通鉴》记载:房玄龄等定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跟隋律相比,降死刑为流放九十二条,降流放为徒刑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这是古代一部有重大意义的法典,影响深远。

杜如晦为人机敏,军国事务繁冗,他一一剖明、决断,毫不迟疑,连同时代的一些名人都佩服他。房玄龄每次在唐太宗那里讨论政事,都要说,杜如晦不在这里,此事不能谋划。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个善于谋划,一个长于决断。两人相知甚深,同心协力辅佐唐太宗。

杜如晦掌管文官铨选、封赏、考绩,深知铨选的弊端,有改革之意。据《贞观政要》一书记载,贞观三年,太宗对杜如晦说:近来吏部选拔官吏,只看其言谈、文笔,不了解其德行。数年之后,本性暴露,犯了重罪,虽被惩处,但百姓已受其害。他问杜如晦:如何才能得到善良的人呢?杜如晦回答说:汉朝选官,先由州郡选,要了解被选拔的人在本乡本土的一贯表现,然后推荐到朝廷,所以汉代人才济济。唐太宗准备参照汉朝的做法,对选拔官员的制度进行改革,后来因故没有实行。

杜如晦英年早逝,46岁就去世了。唐太宗痛悼不已。有一次吃瓜,吃了一半,想起了杜如晦,马上派人把剩下的半个瓜送到杜如晦灵前祭奠。

姚崇向皇上开条件,宋璟禁立

“遗爱碑”

唐玄宗在即位次年(713年),召见了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向他咨询天下大事,姚崇滔滔不绝地作了回答。玄宗要任他为相,姚崇提出了条件,他说:我有十条建议,陛下如不能采纳,我就不能当这个宰相。十条中有:改变武则天时代以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做法,实行仁政;奸邪之人触犯法律,不得网开一面,执法要从皇帝身边的人开始;武则天时,重要位置的官员的任命,取决于宦官,不能让宦官再干预政治。玄宗说,这十条我都能实行。第二天,玄宗就任命姚崇为宰相。

当时正值外戚、公主干政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唐睿宗末年,宰相多至17人,担任中央各部要职的官员数不胜数,机构臃肿,无法运转。姚崇裁汰冗官,严格选拔官员,量才录用,改变了官员冗滥、效率低下的状况,收到了“天子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的效果。

姚崇从宰相位置下来之前,向玄宗推荐广州都督宋璟接替自己的工作。宋璟卓有成效的改革有多项。在任广州都督时,当地土著居民多住茅屋,宋璟教人烧瓦,将草房店铺改成瓦屋,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延烧一大片。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宋璟上奏玄宗:请皇上下令,从我开始,禁立“遗爱碑”。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各地都不敢立“遗爱碑”。

唐朝有一项制度,各地每年都要派遣朝集使(汉朝叫上计吏),于十月二十五日赶到京城,向朝廷报告地方政务和财政情况。春节这一天,朝集使所带货物都放在圆形竹筐里,陈列于殿庭。春天,朝集使返回前,大多升官。宋璟奏请一律退回朝集使所送货物,以革其弊。

唐朝的良相,不但都是实干家,有些还很清廉,甚至清贫。据《贞观政要》,岑文本住房低矮潮湿,戴胄居室“弊陋”,温彦博、魏征死后,唐太宗才知两家都没有正厅。据《资治通鉴》,姚崇无宅第,寓居罔极寺(后改兴唐寺)。王夫之《读通鉴论》则说:“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 (摘自《人民论坛》)

猜你喜欢

房玄龄贞观玄宗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房玄龄的为相之道
狡黠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吃醋”曾经是佳话
房玄龄的为相之道
房玄龄的为相之道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唐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