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问入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实效
2016-04-25王一珍
王一珍
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教学的过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思想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水平,巧妙设置问题悬念,启发学生课堂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科学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提出的问题,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教育学和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征。
例如,在教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中心,提出以下问题:货币的含义是什么?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提问切入点、提问角度、提问深度等问题。对此,教师要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内化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
因此,教师要从提出简单问题开始,逐步提出“为什么”“如何做”“如何更好地实践”等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问题本质,进而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涉及范围较广,这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切实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实践表明,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将情境教学与提问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投资理财的选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投资理财的视频,使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果你有一笔闲置的钱,你会选择哪种理财方式呢?在当今股票热潮中,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收益”与“风险”呢?这些资金处置方式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或内在联系呢?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學内容与教学情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价值。
三、给出思考空间,积极鼓励学生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有意识地缩短课堂提问时间,降低课堂提问环节所占比重。这就会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丧失自我效能感。
思想政治教学不仅是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还是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和塑造。因此,在课堂提问后,教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认可,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四、建立教学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调查表明,一些学校将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分离开来,忽视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这就会在评价、测定、考核的时候,因信息反馈不全面而导致教学评价的指导、激励、调节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从而降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作为关键信息反馈出来,促进课堂提问的改进和完善。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围绕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且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剖析问题的内涵和本质。
总之,思想政治是一门必修课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实效十分必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对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精心提出问题,切实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