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16-04-25郭炀
郭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德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心在于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德育思想。本文从当前我国高中地理德育现状入手,对德育的渗透途径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高中地理德育现状
从性质上看,高中地理属于人文学科,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促进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在保证地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具体而言,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客观分析,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有机融合生活事例,挖掘地理知识中的人文精神,增强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德育实效。
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我国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节约和环保习惯。
这样,学生就能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探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学生展示山川、河流的基本情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增强教学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地理纪录片,真实展现不同的地理场景,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由此可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德育实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探索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思想,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在教学“宇宙星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在太空中拍摄的视频,展现宇宙实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对宇宙进行全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欲望。这样,教师就能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实施情感教育,增强德育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恰当创新教学方法,为德育的渗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德育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