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业博物馆与低碳问题
2016-04-25黄德章
黄德章
[摘 要]该文着重阐述行业博物馆必须做到低碳的必要性以及行业博物馆开展“低碳经济”内容展示的可行性,并就行业博物馆在开展低碳经济方面提出见解。
[关键词]低碳;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行业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31-02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越来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如何控制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联合国成员国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1992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2011年11月南非德班会议,更是将全面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提上日程。
行业博物馆作为世界博物馆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展示行业的历史发展、科学成就、文化内涵与工业文明外,还须承担宣传循环经济、推行低碳排放、减少碳源作为博物馆应尽的义务。因而行业博物馆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低碳环保,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下就行业博物馆与低碳问题发表自己初步见解。
一、 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博物馆建筑急需低碳
目前,国内大多数知名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建筑外型多采用玻璃幕墙或石塑幕墙、玻璃屋顶,四四方方,火柴盒形状,有的入口大厅中空几十米,甚至全封闭、无窗口。虽然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从采光、防潮、美观、独特性等方面来说无可厚非,但该类建筑需要多大功率的空调来维持恒温恒湿?会向大气中排放多大的碳源?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光辐射、光污染?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多大影响与破坏?似乎少有人问津,因而改变博物馆现状,改变人的观念,刻不容缓。首先在设计、评审外观造型时要尽可能将博物馆建筑是否低碳、是否经济环保、造价低廉实用、对游客身心健康有益等作为评审标准纳入优先考虑范畴,然后才是博物馆的独特性、新颖性、可操作性。只有坚持这样的评判标准,建筑设计师才会自觉将低碳环保理念作为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与义务,并作为设计出发点,而不是去迎合某些领导的品味,片面地追求高档、豪华、独特。就算企业资金再雄厚也要有所坚持。因为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不能因小失大,贻害无穷。建筑设计之前考虑不周,在馆建成后更法更改,必将博物馆的运营带来实际上的高成本与高碳排放压力,后果严重,追悔莫及。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对此深有感触。该馆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美丽的珠江南岸,东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西接亚洲最高的广州塔,北面与广州最繁华的CBD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突出馆的位置,让游客从很远处一看便知是博物馆所在。这本是值得称赞的地方。然最后选定的博物馆外观建筑却是封闭式三面五颜六色的玻璃幕墙,中间是圆型玻璃桶造型。表面上看确实璀璨夺目,光彩耀人。殊不知要达到五方十色的设计理念,所有的玻璃屏幕都得从国外进口,价格贵得惊人,最后只得以国产玻璃替代,站在玻璃幕墙前瞬时便可让人晕眩;再者,中间的玻璃啤酒桶造型。从江对面看过来确实壮观,但很不实用。单不说全玻璃造型,会造成强大的光污染之外,就是一二层中空,12米高的空间,在不开空调情况下,温度可度达三四十摄氏度。开空调至少需两小时方能见凉,既耗电,又向空气中排放碳源。为节能省电,减少碳排放,只得将此玻璃桶展示功能暂且搁置。因此,在设计博物馆建筑外观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到博物馆的前瞻性、独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博物馆的经济性、实用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博物馆的耗能、低碳排放问题,不然会对大自然的平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破坏,同时来又对博物馆的经营、博物馆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二) 博物馆经营必须走可持续低碳之道
行业博物馆是主要是通过“物”来佐证行业与企业的历史、文化与工艺技术。一方面它强调博物馆的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等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又须满足欢众对审美以及场馆舒适度的追求,第三还必须使运营成本最低化。表面上,这三者是相互矛盾与对立:要收藏、保护就必须要有空凋系统、冷藏系统,要有美感、舒适、有趣味性,就必须采用一些高科技的元素,这势必会造成博物馆的高投入、高能耗,使运营成本过高,给博物馆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但三者也有相关性与统一性,并非高投入的馆就是一定是好的馆,如果做不到可持续性发展,无法生存,最终亦是枉然。因此,经营模式决定馆的展示类别、内容与方式,在筹建之时就须考虑到将来的经营。只有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性经营之路,这是行业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立馆之本,是正确、长久的经营之道与生存法则。
二、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建议
(一)利用行业博物馆阵地,大力宣传、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学知识的场所,但在我国现有的各种博物馆中,少有专门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展厅。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博物馆,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宣传阵地,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技术突破、科技成果、成绩经验、行业水平等与观众分享,从而让观众在观赏博物馆时,加深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养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通过参观行业博物馆,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与内容,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课本式教育为主的方式,变成政府行为,将行业博物馆直接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二)加强技术革新,引进新型能源,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自然健康的问题,核心便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行业博物馆必须摒弃以往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回报、先排放后治理的传统思维,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享受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带来的科技成果,并将这些科技成果用于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后期建设。珠江啤酒5年来在节能、环保、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投入1.9亿元,共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7亿元。而充分利用旧机器、旧部件进行造型展示业已成为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既节省了投资成本,增加了趣味性,又减少了碳源,做致到了低碳环保。
(三)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一定要量力而行
从策划开始,将低碳元素纳入考虑之列,这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选择,但是,要建设低碳博物馆,尤其是低碳行业博物馆,决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众所周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均为天然的清洁能源,取之不绝,用它们来发电,确能取代日渐枯竭的煤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标准的低碳能源。但博物馆内要采用风能、太阳能来进行发电,投资动辄数百万、数千万,只有国家投资的大型博物馆、科技馆方能承受,对于由企业投资兴建的行业博物馆远远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就算经济条件许可,也得计算投资与回报的比例。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最著名的就是设计有两大系统,一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即利用2340块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总的装机容量为30万千伏安,第二便是节能系统,将所有的整流器改变成节能型整流器。从而对整个证明系统、能热源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电梯系统进行综合控制。系统工艺虽然简单,但造价昂贵,投资不低于2500万元,再加上昂贵的运营费、维护费,虽然相对数亿元的总投资来说不算什么,但相对于一般性行业博物馆确实无法承受,这相当于占总投资预算的一半以上。从经济角度上分析,投资2500万元安装太阳能系统,年发电仅30万千伏安,需多少年方能收到成本,投资与产出会严重失衡,因而大多数行业博物馆不愿投资该类项目,这也是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难处所在。
(四)建设低碳博物馆,并非要削弱人们对审美层次的追求
随着人类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日渐深入,人们便会对那些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做得相对出色的企业非常向往,都想去参观、学习,于是,低碳行业博物馆便顺应大众之需而生。因为这里,他们不仅了解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了解各个行业的动态、取得的成就,感受低碳文化、生态文明,同时可以领略清颖、自然的空气与轻松、舒适的展示环境。试想像,如果观众一进门全是“油漆未干”的旧机器、铺天盖地的喷画味、形式多样的触摸屏、变幻莫测的多媒体等,给人以气味难闻、头晕目眩、审美疲劳的感觉,让人难以承受,展示效果反而没有清新、自然来得更为直接。当然,为了展示的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适当地采用一些具有震撼性的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等展示手段,增加互动性、娱乐性,让欢众在欢赏、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强记忆,消除疲劳,这本是无可厚非,也是大势所趋。但要把握尺度,宁少勿滥,重精而不在多,多媒体技术至多也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要知道,以电脑、投影仪等电子元件为主体的多媒体、触摸屏等刚开始可能给人以耳目一新、视觉冲击的感觉,且不说耗能、排放大量的碳源外,单是昂贵的维护费用就让人难以承受,几年后,电子元件受损或升级换代,大量的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等便会寿终正寝,无法正常运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垃圾”,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根本达不到以前预期的展示效果,相反对博物馆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这便是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科技馆的多媒体、互动项目无法正常运营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不但不会削弱人们对审美意识的追求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反而对博物馆的建设者、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清新、自然、健康,又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艺术性、趣味性,千方百计满足观众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审美意识的追求。
三、 结论
世界经济在经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面对全球气温变暖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必然性战略选择。在这个文化制胜的时代,谁成功地培育了低碳文化,就意味着抢占了决胜未来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低碳发展的力量源泉。
总之,只有全民行动,充分认识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更多地采用太阳能、风能、生动能等可再生资源,依据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模式,建设清新、自然、温馨的低碳性行业博物馆,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浅析低碳与博物馆结合的可能性》,作者:东莞市南城区东莞展览馆洪恩,《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15期.
[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装与经济分析》,作者:安徽师范大学金开好,《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博物馆与低碳生活》。作者:肖冠雄,2010年7月21日《博雅论坛---博物馆学理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