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6-04-25尉贺超张正阳
尉贺超++张正阳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区地质概况,然后分析了矿区地质特征,最后对我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矿带成矿地质 特征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47-01
一、前言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矿产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开发。而对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重视,对找矿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矿区地质概况
1、区域地质概况
白云荒甸子金矿区大地构造位为华北断块北缘,辽东裂谷中段,大石桥-草河口断坳与营口-宽甸断隆的衔接地带。区内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地层变质作用较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区域出露地层由下至上为: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大峪沟组和樱桃园组,下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大石桥组合盖县组地层为区域上主要的铅锌、金银含矿层。
区域主要构造以东西向为主体的线性褶皱构造,隶属于草河口复向斜的低序次构造,局部由于复杂构造的干扰,沿枢扭有∽型扭褶,构造比较复杂。据遥感解译,深部构造影像为线、环交迭,反映了基底构造的复杂性,浅部构造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基本轮廓为向北突出的弧形。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多期多位形成的侵入体构成岩浆岩田。早在裂谷初始扩张期(前辽河期)就有大规模的幔源分异的强烈花岗岩侵入谷底,其后有多次基一酸性海底火山喷发和热泉喷流,为裂谷型Pb、Zn、Au、Ag矿床提供了充分的成矿物质。同位素年龄2350Ma。
2、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Ptld)三段和盖县组(Ptlg)地层。大石桥组三段下部为厚层——巨厚层中粒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局部夹有斜长角闪岩,层厚1120米;中部为薄层含石墨中粒大理岩和硅质条带大理岩,局部夹有斜长角闪片岩薄层,层厚550米;上部为厚层状、条纹状透闪片岩和硅质条带状大理岩互层组,层厚180米。盖县组下部主要为黑云母变粒岩、浅粒岩、透闪变粒岩夹薄层细粒大理岩;上部为矽线石黑云母片岩夹黑云母变粒岩、黑云母片岩、浅粒岩、透闪变粒岩。
3、构造
矿区内构造运动形式复杂,褶皱构造规模大小不等,韧脆性变形强烈,多呈紧闭背、向斜或翻卷背、向型形式出现,由北至南依次为白云山背斜、阳沟里向斜、阳沟-石湖沟背斜、姚家堡子-天桥岭-李家堡子倒转向斜、苏家堡子翻卷背斜、荒岔沟翻卷向斜。属草河口复向斜南翼的次一级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四组断裂。其中北西向的尖山子断裂为矿区的一级断裂,在矿区的东部出露,被细粒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脉充填,控制白云金矿、白云三道沟金矿、荒甸子银金矿床的展布;其次为白云山东西向推覆构造带,带长8~10Km,宽100~200米,倾向南,倾角40°~70°,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
4、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基性~酸性岩脉发育,早期辉长岩脉,沿近南北向断裂带充填,晚期煌斑岩脉,沿北东向断裂充填,其余如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蚀变闪长玢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沿北西方向断裂构造充填,并与金矿脉呈平行状产出。根据岩脉与岩脉、岩脉与金矿体相互穿插关系,岩脉生成时间顺序依次为辉石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二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与金成矿关系较密切为蚀变花岗斑岩、蚀变煌斑岩。
三、.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主要岩性为安山岩、英安质凝灰岩层、砂岩等。受近南北向构造应力的挤压,岩层形成NEE~SWW走向的片理化带和千糜岩化带。
1-砂岩层(第三岩性段);2-安山岩层(第一岩性段);3-英安质凝灰岩层(第一岩性段);4-岩屑砂岩层(第一岩性段);5-流纹斑岩;6-石英脉;7-铁化硅化石英脉;8-金矿体及编号;9-蚀变带;10-安山岩;11-正断层;12-推测断层;13-背斜;14-推测背斜;15-向斜;16-推测向斜;17-岩层产状;18-矿体产状;19-地质界线;
2、构造
(一)、褶皱
矿区处于近东西向展布的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西段南部,受其影响,片理化带成NEE~SWW走向。由片理化面形成的背形、向形构造在矿区交替出现,矿区北部为背形构造,中部为向形构造,南部又为背形构造。
(二)、断裂
矿区内的矿体(脉)的发育都受控于脆-韧性和脆性断裂或裂隙的控制。这些NEE向张扭性脆-韧性剪切带中的剪切裂隙内,为含矿热液所充填,形成含矿的石英细脉带或矿化带。矿化蚀变岩则产于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岩带中,沿主剪切面理分布。
3、岩浆岩
矿区内仅有几条石英斑岩脉和正长斑岩脉,未见大的岩浆岩侵入体。
4、变质作用
本区主要表现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热液贯穿整个成矿期过程。流劈理、破劈理非常发育,对金、铜的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找矿标志
根据以上区域、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成矿条件、控制因素等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下几方面的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
该矿床的赋矿层位于震旦系芙蓉群及下统江口群,在雪峰弧形构造金带矿床中处于重要产出层位,是显著的地层标志。
2、构造标志
东峰隘口――林木溪背式斜东南,这是整体构造标志,局部断裂带为重要标志,雪峰金矿田的矿床大多沿断裂带分布,其次,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是有利于各矿体产出的部位,两者交叉部位是富矿体的直接构造标志。
3、岩浆活动标志
岩浆为矿床的水源和热源提供了形成条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远离岩浆热源中心的外接触带具有相对封闭的构造空间,且这种空间的能量相对较低,这种特点有利于矿石的形成。
4、热液蚀变标志
该矿床的绢英岩化、硅化、及硫化物矿化蚀变都是由热液作用引起的,而热液作用是矿床的最直接标志,该矿床相邻区域的矿床也符合这种特点。
5、重砂标志
砂金在溪流中存在比较普遍,如果溪流中黄金重砂异常明显,这为寻找原生金的重要标志。
五、结束语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发展,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较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在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认识和学习中,要注意细节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义天,毛景文,陈文,杨富全,杨建民.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成矿作用的构造制约[J].岩石学报,2013,22(1):236-244.
[2] 舒斌,马天林,陈宣华,孙立,王连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J].地质通报,2010,26(2):166-173.
[3] 陈文,张彦,秦克章,王清利,王义天,刘新宇.新疆东天山剪切带型金矿床时代研究[J].岩石学报,2007,23(8):20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