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后院不起火”
2016-04-25楚峰
确保“后院不起火”
道路客运正在爬坡过坎,积极创新进行转型升级。作为道路客运运营中的重要一环—机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升级。
一直以来,机务承担着保证车辆运行、服务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的重大职责。从车辆选型、采购,到车辆运营监控,再到车辆定期检测、强制维护、日常维修,机务管理工作为无数辆营运客车铺就一张无形的“节约网”、“安全网”。
在道路客运市场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机务管理中的弊病也日益凸显:企业主体职责和行业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原有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设计明显滞后于时代,机务管理跟不上客车新技术的更新节奏,机务人才短缺……
挑战和压力与日俱增,融入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机务管理改革呼之而出。
2016年年初公布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1号),聚焦客运、货运车辆技术管理,为客运机务改革锦上添花。“1号令”意图通过厘清车辆技术管理职责、强化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加速车辆技术管理创新,让客运机务改革稳步推进。
那么,如何针对繁琐且细节性较强的机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呢?
首先,强化专业人员技术素养。对驾驶员,要规范操作,熟悉日常维护,可实行随车修理,加强修理工与驾驶员的沟通;对维修人员,要优中选优,确保维修队伍质量,可经常性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活跃维修作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积极性。
其次,与时俱进,主动拥抱“互联网+”和新技术。新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日新月异,要引导驾驶员和维修人员主动熟悉新车和新技术,使新技术发挥出先进性和价值优势。
其三,引导创新。传统的维修经验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只有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车辆日常问题,提高维修质量,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起到降低机务成本消耗的关键性作用,创新必不可少。另外,客运企业可以机务管理工作带动多元化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其四,建立完善的机务管理考核和规范。要规范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对机务管理人员、驾驶员及维修人员的机务成本考核指标奖惩制度,努力实现维修档案管理电子化。工作越细化,管理越到位,机务支出成本也越低,车辆整体运营成本也越可控。
提高客运机务人员素质、加强客运机务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新形势下,客运机务管理要走“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路线,确保车辆安全、环保、便捷,确保“后院不起火”。
首席记者 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