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2016-04-25由海霞高俊山
由海霞,高俊山
(鄂尔多斯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万km2,横跨经度28°52′而相隔 2400 km,纵跨纬度 15°59′而直线距离1700 km。东、南、西依次与黑、吉、辽、冀、晋、陕、宁和甘8省区毗邻,靠近京津,北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全区地貌形态复杂多样,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的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全区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的25%。
内蒙古独特的区域特点和地理位置为全区优势蔬菜生产和出口及产业化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成为我国夏秋淡季蔬菜“北菜南调”重要供应基地,出口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前景广阔。201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3.69%和16.69%。但随着蔬菜种植规模的提高和产量的提升,在蔬菜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逐步解决。为进一步推进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对2003—2013年全区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通过掌握全区蔬菜生产情况为优化全区蔬菜生产中的供需结构及农民增产增收和出口创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5年《中国蔬菜》[1-11],人口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12]和《内蒙古统计年鉴》[13]。数据用Excel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蔬菜播种面积的年际变化
2003—2013年,内蒙古蔬菜年均播种面积达24.59万 hm2,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图 1、图 2)。2003年面积最小,为19.21万hm2,到2012年达到28.84万hm2,其次2013年达到26.57万hm2,在全国的排序由2003年的第23位上升到第21位,2013年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的1.27%。因此,近11 a内蒙古自治区蔬菜播种面积在逐年稳步小幅提升,其动态度(K值)为3.48%,年均变化幅度为3.15万hm2。
11 a间,人均蔬菜的播种面积变化趋势与蔬菜播种总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现小幅增加趋势,2003—2013年人均年蔬菜播种面积100.51 m2,动态度(K值)为2.92%,年均变化幅度为11.52 m2,说明我区蔬菜种植稳中有进,人均蔬菜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100 m2左右。
2.2 内蒙古蔬菜产量的年际变化
由图3和图4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蔬菜总产量和年度间呈显著正相关,二元二次方程y=-8.1624x2+32844x-3.0×107(R=0.9844),实现了对总产量和年份的很好拟合,全区蔬菜产量逐年稳步明显上升,到2012年和 2013年总产量为 1476.30万 t和 1421.10万t,比2003年总产量分别提高了74.35%和67.83%,但2013年总产量仅占全国的1.93%。
由图3和图4可知,2003—2013年,蔬菜年人均量在2003—2004年高于350 kg而低于400 kg,均值为360.37 kg,蔬菜供给不能满足国家要求的年人均蔬菜消费量400 kg的标准。而2005—2006年人均量高于400 kg而低于500 kg,2007—2013年达到500~600 kg,其中 2012年人均量为 592.89 kg,达到11 a来最高值,比2003年及2003—2013年均值分别提高67.06%和17.30%。说明随着年度变化,我区蔬菜人均拥有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1 a的人均量保持在350~600 kg,均值超过500 kg。研究期全区蔬菜产量呈现出2个区间段:年均单位面积产量在2003—2006年高于40.00 t/hm2而低于50 t/hm2,年偏差1.62 t/hm2,2007—2013年的平均产量高于50.00 t/hm2而低于60.00 t/hm2,其中除2007年产量高达58.55 t/hm2外,剩余6年的产量均值为52.13 t/hm2,年偏差 1.02 t/hm2。
2.3 内蒙古蔬菜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变化
图5 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对全国蔬菜的供给份额低,贡献率不高,每年对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的贡献率只占1.32%和2.00%,2008年达到最高值,面积和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46%和2.30%。全区人均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在2003年最低,2009年最高,分别为57.95%和79.22%,比全国分别低58.42 m2和28.67 m2,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析,2006—2013年全区比全国人均产量高15.27%,其中2008年高24.82%。近11 a全区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全国的151.38%,其中2007年比全国的高出79.72%,产量达到 58.55 t/hm2。
3 结论与讨论
近11 a内蒙古自治区蔬菜总播种面积和人均面积均逐年稳步小幅提升,总播种面积和人均面积分别为24.59万hm2和100.51 m2,播种面积有较大提升空间。
全区蔬菜总产量逐年呈线性稳步提升,11 a间的年均蔬菜产量达到1237.56万t,2012年和2013年比2003年的产量分别提高了74.35%和67.83%。
全区蔬菜人均量近年来明显稳步增加。11 a间,内蒙古蔬菜的人均量呈3个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为2003—2004年,人均量低于400 kg;第二阶段为2005—2006年,人均量为 400~500 kg;第三阶段为2007—2013年,人均量达到500~600 kg。2003年和2004年的年人均蔬菜量为360.37 kg,蔬菜供给不能保证人均年消费量400 kg的国家要求,2005—2013年人均蔬菜产量能保障国家的人均蔬菜消费量的供给要求,平均量达537.68 kg。全区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无明显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对全国蔬菜的供给份额低,贡献率不高,产量贡献率仅为2.00%,但蔬菜的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2013年间的人均量比全国高出15.27%,2003—2013年间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高出51.38%。这与全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太阳辐射量和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以及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的区域特点有关。
参考文献:
[1]农业部.2003年全国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一)、(二)[J].中国蔬菜,2005(1):45-47.
[2]农业部.2004年全国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06(1):43-44
[3]农业部.2005年全国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07(1):40-41.
[4]农业部.2006年全国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08(1):65-66.
[5]农业部.2007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09(1):51.
[6]农业部.2008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10(1):55.
[7]农业部.2009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11(1):60.
[8]农业部.2010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12(1):56.
[9]农业部.2011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12(23):5.
[10]农业部.2012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14(1):94.
[11]农业部.2013年全国各地蔬菜-西瓜-甜瓜-草莓-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J].中国蔬菜,2015(1):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3]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4]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