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2016-04-23缪卫东
缪卫东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醫药市场规模(不含医疗器械)约10 688亿美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3 500亿美元。今后5年,全球医药销售将保持在4%~7%的增长率,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率达8%以上,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前景整体向好。但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监管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相当多的企业经营模式单一、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还停留在依赖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盈利的产业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很不均衡,产业创新能力亟需加强,在经济发展注重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路径及方向很有必要。
一、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1.按照驱动要素
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可分为低级要素(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和高级要素(专利及专有技术、市场渠道、品牌运营、资本运作等),由此,产业发展模式可分为劳动力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技术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和资本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等。
发展模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是否适合特定时期和地域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产业发展目标和外部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最大化诉求、市场和技术升级、产业比较优势消长、产业格局演变等因素都会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与升级。
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初期,涌现了不少以生产低值耗材为代表、采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的企业。随着移动互联技术、3D打印技术、基因测试技术等新型技术的问世,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拓展到可穿戴设备、个性化植入物、精准医疗等新领域,并购、IPO上市、新三板挂牌和成立投资基金等各种形式的资本运作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风起云涌。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等物质要素驱动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向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
2.按照业务关系
从产业链的角度,产业发展模式可分为横向发展模式和纵向发展模式。横向发展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内生发展或外延并购的方式,以实现规模效益和避免内部竞争为重点,在自身业务领域范围内发展;纵向发展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内生发展或外延并购的方式,以产业链无缝对接为目标,沿着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向上游或下游延伸发展。企业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获得新产品、新渠道,可同时发挥产品协同、渠道协同和财务协同效应,摊薄运营成本,体现规模效应,从而更快更好地落实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明显。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主导企业并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可以快速、有效地增强企业实力,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从专业运营的角度,产业发展模式有专业化发展模式和多元化发展模式之分。由于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技术领域广、研发周期长、流程环节多等特点,仅仅研发过程就可能会涉及材料制备、元件设计、表面处理、机械加工、质量管控、动物试验、型式检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环节,一般企业很难同时具备研发、临床、注册、生产、营销和售后所需的全部技术和能力。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位于产业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专业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常常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分工协作、各司其责、优势互补,合作完成整个产业过程。采用专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材料生产企业)、江阴法尔胜佩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代工企业)、杭州泰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械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
采用多元化发展模式的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业务,并购是发展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某一时期内,专业化发展模式与多元化发展模式是特定企业的选择,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有适合与否,都有各自成功的例子体现,如泰格医药(SZ300347,2015年营业收入9.49亿元,净利润1.57亿元,目前市值约123亿元);乐普医疗(SZ300003,2015年营业收入27.69亿元,净利润5.21亿元,目前市值约320亿元)。从短期看,多元化和专业化是相互对立的,但从长远看,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呈现出新的态势:由产业规模和产业链的拓展演变为生态圈的构建。所谓生态圈,是一种将产品、服务、用户、客户、大数据、品牌、金融等资源要素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开放形式融合为一体,形成相互促进、内生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闭合系统。生态圈是产业发展模式的更高级形式,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乐普医疗和尚荣医疗等业内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典型企业发展模式分析1.乐普医疗发展模式
作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界的典型代表,乐普医疗通过国外技术入股、创业板上市、并购、设立投资基金和新三板挂牌等一系列的技术引进及资本运作手段,辅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控制人最终由中船重工变更为蒲忠杰),实现了连续跨越式发展,其发展模式值得探讨分析。
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乐普医疗控股和参股企业情况,图1则是乐普医疗集团按不同业务单元的产业布局图,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乐普医疗的发展轨迹(乐普相关数据来源于乐普医疗公告的收集整理)。乐普模式较好地诠释了发展模式与战略目标的关系,发展模式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合适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发展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与战略目标形成良性互动。2009年乐普医疗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技术、高疗效、高性价比的高端介入医疗器械及诊疗设备企业集团”,经过数次调整,2015年将目标修订为“建立中国领先的包括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和策略性业务4大业务板块的心血管大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型企业”,其发展模式也由单纯的技术要素驱动转向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沿着心血管全产业链纵向延伸,并开始涉猎前景广阔的糖尿病诊疗市场,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2.乐普医疗发展驱动要素
乐普模式是基于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在乐普医疗成立伊始,美国WP公司即以专利技术出资入股,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乐普医疗也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工作。乐普医疗是在业内第一个获得“冠状动脉支架输送系统”和抗感染“药物中心静脉导管”产品注册证的企业。乐普医疗近年研发投入(图2柱状图)及研发投入占自产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見图2折线图;图3显示了乐普医疗专利、器械注册证及药品文号数量,其中主要的增长来自于并购,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乐普医疗的并购逻辑。
即便乐普医疗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及资本驱动为主,市场要素依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驱动要素之一。图4为乐普医疗销售费用(柱形图)及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折线图)。
近年来,乐普医疗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大了资本运作力度。2013年以来,每年的投资额均在4亿元以上。图5中所示为乐普医疗投资企业及基金(只统计到乐普医疗对二级单位的投资)的投资额。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给乐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2016年5月,乐普医疗已发展为拥有12个二级全资子公司、11个二级控股子公司、16个三级以下控股子公司、6个参股公司的企业集团,并主导设立投资基金2个、参与设立投资基金2个,集团人员约4300人。
三、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政策建议1.推进产业集群模式
产业集群模式是产业内相关企业、机构等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生产组织模式。产业集群能充分发挥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协同效应,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速度。产业集群不能仅停留在地理位置上集聚的初级阶段,更需要基于业务合作层面的聚集,产业集群除了自发生成外,政府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国已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建立了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各地政府也建立了众多生物科技园和产业联盟,基本涵盖了全产业链需求的各个环节,包括技术孵化、第三方检验、投融资等,产业集群起到了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集群创新的实质是生产企业、研发基地、科研院所和投融资创新能力的继承,是推动企业技术和产业进步的重要支撑。
产业集群目前正从传统的技术集群、产业链集群、产业联盟向互联多元集群发展。互联多元集群发展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地域、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具有网络化、多元化特性,开放包容程度高、组织形式灵活、效率显著。
2.支持基础创新研究
在推动生物医用产业发展方面,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引导模式,大致可分为市场导向型(美国)、创新服务型(英国)和政府规划型(日本)。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企业大都走“先仿制,后创新”的道路,在发展初期,由于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特殊性,国内有相当多的企业和机构奉行拿来主义,走的是跟随路线,以模仿国外同类技术和产品为手段,以达到短期内见效的目的,但从整体上轻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结果不言而喻。所幸的是,近年来国家已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从国家政策层面支持基础理论与基础应用研究,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产品开发,建立创新保障机制,为未来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奠定基础。科技部、药监局等各级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加以引导,比如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自2014年实施以来,共有17批55个创新医疗器械进入了特别审批绿色通道(截至2016年3月底)。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仍需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系统管理,避免低水平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应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分散度较大,规模以上企业少,国际竞争力弱,应通过行业和财政政策的倾斜,培育主业突出、品牌效应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同时,通过专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殊化和创新性方向发展,使之与大型企业形成良性互补和竞争关系,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四、结语
当前医用材料及其制品正向规模化、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化、产品高端化、产业融合化、区域集群化和布局国际化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产业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令人欣喜的是,以乐普医疗和泰格医药为代表的行业优秀企业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融合(如药械结合)、产业延伸融合(如从医疗器械设备生产商延伸到医疗服务商)和产业资本融合(如医疗并购基金入股生产企业),实现了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并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推动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模式从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等低级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和资本等高级要素驱动的转化,并向生态圈模式发展,有效推动了整个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