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痛风莫入误区
2016-04-23昭群
昭 群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中高嘌呤、高蛋白摄入较多,致使患痛风的人数日益增多。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紊乱,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致使尿酸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患者脚趾、踝、手、膝、肘等关节肿胀、热痛、僵硬,并伴有头痛、发热等;沉积尿酸结晶引起关节变形或形成痛风石,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预防和治疗痛风,很多人并不了解。以下介绍防治痛风的误区,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误区一:吃低嘌呤食物能防治痛风在日常饮食中,很多人只注意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不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但往往忽视了对甜食摄入量的控制,使体重失控,结果痛风发作在所难免。有数据表明,50%以上的痛风患者体重超标,约3/4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所以,单纯控制高嘌呤食物是不够的,减轻体重、治疗并发疾病、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尤为重要。
误区二:饥饿疗法能预防痛风许多人认为,痛风是由于摄入含高嘌呤的食物所诱发的,那么少吃东西,通过饥饿疗法就能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其实,人在饥饿状态下,可导致糖原异生增加,有机酸(如自由脂肪酸、乳酸等)的产生增多,这些有机酸对肾小管分泌尿酸起竞争抑制作用,使尿酸排泄减少,易出现高尿酸血症。所以饥饿不仅不能降低尿酸,反而使尿酸水平升高,易加重痛风。
误区三:高嘌呤食物就是动物性食物有些痛风患者认为动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因此,对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敬而远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动物性食物中有不少确实含有大量嘌呤,比如动物内脏、各种肉类以及大多数鱼类等,但牛奶、蛋类是低嘌呤食物,而且富含优质蛋白,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
误区四:低嘌呤食物就是蔬菜、水果有些人认为蔬菜、水果的嘌呤含量低,不会引发痛风,因此对蔬菜、水果的食用不加限制。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蔬菜、水果中的嘌呤含量与动物肝脏、海鲜等动物性食物相比,总体来说确实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并不属于低嘌呤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芦笋、香菇、紫菜、豆苗等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就比较高。因此,将蔬菜、水果等同于低嘌呤食物而长期坚持食用也是不妥当的。
误区五:尿酸高就是得了痛风有些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就认为自己得了痛风。其实并非如此。真实的情况是,只有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使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的滑膜上,引起关节滑膜发炎时,才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约有10%发生了痛风,此外还有个别尿酸并不高的痛风患者。所以不能认为尿酸高就一定得了痛风。
误区六:没有症状就不用吃药痛风患者不能因为短期症状消失就停止治疗。因为停止治疗后,痛风会在6个月内复发,每发作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关节及肾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反复如此,复发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对肾脏的损害也会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导致关节畸形、泌尿系统结石、肾功能衰竭等。所以,治疗痛风,一定要坚持长时间规范用药,直至康复。
误区七:发作期使用抗生素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看到患处红肿热痛明显,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其实,抗生素对尿酸的代谢是不起作用的。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主要是用一些非抗生素类的抗炎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以及消除由尿酸结晶引起的关节非感染性炎症,再服用一些控制尿酸代谢的药物,帮助体内的尿酸代谢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