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养”不等于没规矩

2016-04-23

保健与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养规矩情绪

罗 静

“放养”是一种被炒得很热的教养方式。一般对这种教养方式的解释是:让孩子回归到更自然的成长环境中,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减少来自成人等外部因素的管束。听上去的确很美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科学放养”才是王道

其实“放养”并没错,关键是要“科学放养”,即把握好“放与不放”“管与不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下面是我结合一些常见的育儿问题,对“科学放养”给出几点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第一,可以放开手,让孩子们去玩,但是父母必须要为孩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玩的素材。

譬如对于孩子的跑、跳、爬、瞎折腾等,都不过多限制,为孩子提供广阔的玩的空间。但是若能针对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在玩中给予适宜的引导,就会让孩子在玩中吸收到更多的“营养”,比如促进认知、学会协作、体验到美育和心灵滋养等等。

这样科学玩大的孩子,无疑要比那种缺乏大人陪伴与引导、独自疯玩的孩子发展得更充分,也更容易适应将来的各种学习任务和挑战。

第二,可以不管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譬如吃饭、穿衣服、学习成绩高低、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体验,去选择,并独自承担选择的结果。

但是,父母必须用心为孩子提供做选择的机会和范围。比如,不强迫孩子上兴趣班,也不强制孩子必须上某个特定的兴趣班,但最好能够提供给孩子接触这些兴趣班、培养这些兴趣的机会。假如根本不曾接触过,那么即便有选择的权利,其实也并不是自由的,而是贫乏和局限的,这会极大地限制孩子的发展可能。

第三,可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给他们表达的自由,但必须对他们的行为设立规矩。

一些父母过于无条件“接纳”孩子,以至于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也照单全收。这是绝对错误的。孩子必须要社会化,需要学会必要的行为规范,养成一套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因为在他们长大后,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要面对。

也许你会说,我的孩子将来要出国,国外自由。那么你可知道,国外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其实有着更为系统、有规划、充满规则的成长环境。

无论将来做什么,我们必须帮孩子习得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有规矩的游戏才更好玩,有规矩的人才更自由。既要给孩子玩的自由,又不能让孩子的探索沦为浪掷光阴的傻玩;既要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靠的选项;既要在孩子哭闹、情绪失控的时候给以理解、包容,又要能从孩子的情绪中跳出来,给孩子以必要的引导,教会孩子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以及正确的行为处世之道。

总之,“放养”无罪,关键是要科学理解和践行这种教养方式。父母需要学习把握其中的度,让孩子能够在现实的学业与生存压力下,仍然保持一颗自由、富有能量且笃定的心,而不是飘摇不定、缺乏目标感、散漫、像浮萍一样活得随意又盲目。

猜你喜欢

教养规矩情绪
“按规矩办”
教养方程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