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 过日子—云南故事》——以云南民族工作经验为中心的对话
2016-04-23龙成鹏整理朱勇
文 / 龙成鹏 整理 图 / 朱勇
《一家人 过日子—云南故事》——以云南民族工作经验为中心的对话
文 / 龙成鹏 整理 图 / 朱勇
2016年1月19日,反映云南各民族团结发展、展现云南民族工作做法、经验的电视专题纪录片《一家人 过日子——云南故事》观片座谈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云南省社科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日报、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今日民族杂志社、云南信息报、民族时报等媒体的10余名专家学者、纪录片导演、资深媒体人、民族工作者就观片后的感受进行了交流。我们把座谈会中的核心观点整理发布。
《一家人 过日子——云南故事》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委、省政府联合摄制,已于1月12日、13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1月22日、23日在云南卫视重播,云南各州市电视台也将于近期重播。
徐畅江:我们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
拍这个片子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而启动的。2008年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云南,就要求云南认真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和做法。2011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求是杂志社联合调研组关于云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的调研报告》上批示指出,云南省委、省政府,从多民族和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省情出发,因地制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创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宣传云南民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围绕促进民族团结,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繁荣民族文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并要求,要宣传好云南民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年9月,他又再次作出批示,“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不懈奋斗”,提出了示范区的概念。2015年1月19日,总书记再次明确要求,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为示范区,我们示范什么,怎么来示范?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通过拍电视片、纪录片这种大众化的方式,把云南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出去,同时也总结我们怎么做的。
其次,这个片子讲什么内容?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云南民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其中他特别肯定了云南省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我们这个片子,一是要通过讲云南故事,把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2015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反映出来;二是把云南民族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做得好的,坚持得好的理念、经验和做法,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展现出来。
这个片子播了之后,很多观众反映,小故事讲出了大道理,朴实的语言,点透了深刻的理论。实际上,我们就是以习总书记充分肯定的,李纪恒书记提出和要求“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作为主线来展现。其中上集主要讲我们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家人,因为尊重,所以各民族感到平等;因为信任,所以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因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所以各族群众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下集更多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人怎么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比如说,讲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各族群众能够参与到市场经济当中来,有事干、有钱赚、有盼头,实实在在把市场送到田间地头。另外还讲到依法治国的精神,有了法治我们就有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还讲了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各民族有一种归属感等等内容。围绕“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一条主线,用生动的故事和朴实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出来。
王清华:生动诠释了“民族大家庭”
这个片子制作的时候,我也参与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今天看了这个片子,我有几点感想。
首先是片子的主题好。看这个片子,第一感受是很亲切,它有别于以前拍的民族类纪录片,有一个比较新的视角。以前我们是就云南拍云南,现在我感觉到这部片子是从全国的角度,世界的角度拍云南,所以它的主题就很生动。把“一家人过日子”这个朴素的理念拍得很立体,把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思想拍得很有说服力。还有,它重新诠释了“民族大家庭”。我们过去经常说“民族大家庭”,都说成顺口溜了。这个片子,把“民族大家庭”微缩化了,从一个家庭,从生活角度,用接地气方式,把“一家子”的感觉表现出来,使“民族大家庭”思想得到很好体现。
其次是结构好。它不同于传统专题片,传统专题片是使用很多影像资料服务一个主题;也不同于一般纪录片,一般纪录片是从头到尾讲一个故事,最后从这一个故事里面提炼出一个主题。这个片子叙事上也很有特点,它时空跨越,古今结合。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古讲到今,而是把过去与现在有机结合,看到了云南民族工作的延续性和一以贯之的精神。这个结构,非常好,关键是不容易做。结构上,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把不同的故事并置起来讲,在不同的层面上讲,把一个故事讲得很透。比如回族的故事,开始提,接着讲别的,再后面又回过头接着讲。几个故事一起讲,这个是现在纪录片很新的做法。
再次就是它得到一个结果,透视出云南民族工作的成就。云南民族工作从解放初期,从组建民族工作队开始,从解放军做好事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其成就体现为几个最重要的东西:一是多民族的团结。二是多文化的和谐,云南真的是费孝通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多民族文化交融。三是多层面的社会安定。云南社会发展的层面是不一样的,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各个民族发展是不平衡的,但即使如此,在各种不同的层面里面,依然达到了安定。所以,我认为这部片子正是用现代流行的电视语言、技巧、音乐等种种手段,综合立体地透视云南民族工作的成就。
徐畅江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
王清华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
郭家骥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
赵春明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
谭乐水纪录片导演
郭家骥:示范区示范什么?
影片以老百姓的,平和的,接地气的视角,阐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而且阐述得非常成功。说说我的三点启示。
这个片子真的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那示范什么呢?
首先就是这个片子的核心思想:“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个核心的思想,是所有的民族地区,西藏也好,新疆也好,完全能够学习的,是完全可以向其他民族地区推广的。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民族,怎么样才能不掉队?在这样充满竞争的,优胜劣汰的时代下,我们要怎么样让后进的民族,也不被淘汰?云南在这点上也是做得很好的。云南的经济不是发展得最快的、最好的,但是它是共享得相对较好的。各个民族能够共享发展成果,这个也是全国其他地方能够学习的。
第三,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方面,这个片子有两个镜头给了我启发。第一是郑家庄,那里有七个民族。怎么把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起来?郑家庄的做法之一就是搞节日。我们不能靠灌输,而是要靠引导,引导的重要的方式就是做好共同的节日。每年他们准备两顿团圆饭,一顿是中秋节,中秋节晚上,全村成员都要参加,到外面打工的,都要回来吃团圆饭。第二顿团圆饭是什么时候呢?是正月初五他们村的本主节。本主节是白族的节日,但是也是七个民族共同过的节日。团圆饭吃完后,正月初六,大家就可以外出打工、做生意了。
还有一个金星社区。有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靠什么把他们凝聚起来?就靠节日,各个民族的节日。泼水节就以傣族为主来过,火把节就以彝族为主来过。通过让各个民族都参与节日,把各个民族凝聚在一起,逐渐去建立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想这个也是云南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的。
李若青云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陈湘民族出版社云南站站长
李成生《云南日报》高级记者
张莹《民族时报》副总编辑
鱼波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主任
赵春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小中见情
看了这个片子,我想说三点。第一,这个片子叫电视专题纪录片。过去只有专题片,或者纪录片。纪录片是事实的陈述,没有情感的渲染或者观点的评价。专题片呢?就是要烘托,要升华,要有衬托。这个片子把专题片、纪录片融合在一起。据我所知,国际上还没有,这是中国独创。既有情感的升华,情感的渲染——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同时又有很多史实、事实,记录下来。
第二,这个片子结构做得好。上集是《一家人》,下集是《过日子》。根据这个主题,有过渡,有反复,就相当于散文,但散的故事又能很准确地拉出去,拽回来,这是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来说做电视片的人很忌讳这样做,因为难度很大。所以我看,创作团队下了大功夫,确实是高手。多数专题片是板块式的,这段讲完了,就完了,再讲下一段。
第三点,片子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小中见情。我觉得这个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提倡,做文艺作品要从小处放大,从普通的故事,普通的人物来挖掘内心深处的东西。
还有一点是片子的音乐也不错。有云南少数民族的原生音乐在里头,又有少数民族的流行音乐在里头。
谭乐水:讲故事,直面问题
一是从宣传教育的角度讲,这个片子的手法很新颖。过去在云南我也参与过一些同样性质的片子,但有些片子思路老套,只是唱赞歌,一味说好。这部片子,目的还是要说云南的民族工作做得好,但它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它要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表达出来。通过故事,展示冲突,直面问题,既符合现代观众口味,又切合实际。
二是做这类片子非常有难度,它要照顾到各方面的诉求。政府要满意,学者要满意,老百姓也要满意。能够在各方面平衡,这是非常难的。可能观众不一定看得出来,但这部片子本质上是工作汇报片,因为云南各民族那么团结,那么和谐,那就要总结云南民族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云南经验。所以片子要让政府满意;学者满意,那就是这个片子要符合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要求,知识层面不要有问题;老百姓满意,那就是收视率,就是要好看。因此,这个片子能拍成这样,是费了功夫的,很不容易。
李若青:接了地气,也联系起了我们这片天空
这个片子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视角新,从我们日常生活讲述,体现了云南各民族的心声;第二是方式新,拍摄是以多个故事的方式来一一阐述,将我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场景和背景条件下,我们各个民族是如何生活的,是如何相互体谅的,是如何守望相助的这个感情表现出来;第三是范围新,这个片子真真实实落到了大地之上,接了地气,也联系起了我们这片天空,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巧妙地贯穿于片子始终。
陈湘:这应该是系列纪录片的大片头
20多年来,我一直在民族宣传战线工作,一直在想云南到底哪些东西值得总结,值得宣传。今天看到这个片子,很感慨。我主要说三点。
第一是它的思想深度,我想到一个词,是“刷新”。它刷新了民族团结宣传的一个高度。我发现,这个片子里很多方面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再一个是刷新了民族工作总结的深度。还有一个是它刷新了民族理论阐述的一个活度。以前讲到民族理论的时候,很多东西比较刻板,但这部片子,很鲜活,很亲切,很生动。
第二我觉得是叙述方式的一种创新,刚才几位专家都讲到了。云南民族工作,民族团结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太多的事情值得去追溯,但是又只有那么短短的80分钟。这个片子有一个主线,排比式地几个故事同时叙述,散开,又收回来,接着往下叙述,叙述到一个关键的地方,我们又散开去,又再聚拢起来。这样子叙述下来的结果就是深刻,丰富,宏大,但是又很生动,很细腻,很亲切。
第三,我感觉这个纪录片只是我们一个很大的系列纪录片的大片头,一个综合篇,一个总集。我觉得里面还有种种故事,都应该用一个个更深入更细腻的纪录片把它记录,继续地拍下去,否则太遗憾了。很多故事,我都觉得应该再看下去。我建议省民族宗教委从这个片子开始,把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继续讲下去。我们应当用纪录片的方式,用影视这种国际化的语言,把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民族发展的生动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再写下去。
李成生:小故事,记录了大历史
我说两点感受,第一,从媒体的角度看,这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
第二,这部片子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记录了这几十年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状况,也记录了我们当下的时代,是云南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故事是小的,事件是大的。小故事,记录了大历史。
张莹:这部片子是云南民族工作时代新样本的教科书
这部片子反映了民族工作云南道路的艰辛与足迹,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片子,是一部展现民族工作云南道路的史诗力作,是示范区建设云南行动的生动记录。
片子分上下两部分,上集《一家人》,通过云南民族工作典型事件的历史回溯(从团结誓词碑,各民族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空跳跃到独龙江,抢救烧伤的独龙族小女孩,再到孟连事件的成功处置等等),以生动的笔触娓娓道来,既有人文情怀,又有震撼人心的讲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各族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进一步阐明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是我们几代领导人共同的民族观。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它把这种民族观上升为文化的一种认同,文化的自觉。就像片子中的喜林苑,老外来了,实际上也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东巴文化要回溯历史,实际上也是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所以,这部片子,我觉得是历史地反映了云南民族工作坚定的探索和样本的意义。
下集是《过日子》,着眼于当前,讲述了我们改革开放,社会矛盾凸显,少数民族地区以团结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的典型事例(比如纳家营,西莲花村),我们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些探索,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民族工作的典型事例,云南民族工作特色的做法——比如大力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等,郑家庄这样一些典范。这样的讲述,看起来是散的,但中间有一个主线,就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到云南来考察的一些重要精神和思想。通过这样一种讲述,诠释了共同发展,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这样一个民族工作的理念。
这样的讲述生动地反映了云南在示范区建设中,做出的具体的行动和探索,也全方位展示了我省民族工作的创新理念和做法。这是真正可以成为我们云南民族工作时代新样本的教科书,成为新时期我们民族工作示范区又一个可以在全国推广、堪称中国样本的金字招牌。
鱼波:被自己感动,被团队感动,被这个工作感动
这个片子我看了三遍,每次都有泪点。第一次是看到营救独龙族小女孩艳芳的时候,热泪盈眶。
第二次是看到李保的故事。老土司被活埋,只需要一句话,说不跟着共产党走,就不用埋了。因为我长期干民族工作,对这个故事知道得比较全面一点。李保被活埋,不是一天直接埋了,而是第一天埋到腰,问一下,第二天埋到脖子,再问一下,仍然不愿放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言,那就再埋下去。
今天是看到金星社区有泪。在城市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来到城市,怎么开展权益保障,怎么联谊,包括过泼水节也好,火把节也好,大家一起做,使我备受感动。讲到这里,我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确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民族工作者,看了这个片子,被自己感动,被团队感动,被这个工作感动。
我们做具体工作都知道,云南民族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背后有很多故事在里面,但是怎么把这些云南故事讲好,把这些故事讲得感人、精彩,讲得可以做示范,这个片子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另外,对这个片子以后的运用上,我也有一些建议:一是可以进校园,进入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二是翻译成英文,作为外事活动中的宣传资料。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工作,以往经常只看新疆和西藏。我们应该让他们更多了解云南的民族工作,从全国示范区的角度宣传中国的民族工作成就和经验。
(责任编辑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