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口的音乐家
2016-04-22张秀芝
张秀芝
约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释道:“你们以为我整天不干活儿在瞎转悠吗?不!我是在观察。”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据我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在我眼里,你们是最优秀的‘懒汉’,你们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懒得去做。虽然有些人看起来很勤快,整天脚不沾地,忙忙碌碌,但总是不能一次做到位,不知重复了多少动作,浪费了多少体力,花费了多少时间,效率呢,却相当低下。所以,你们这样的‘懒人’,我喜欢。”
“懒惰”和“勤快”的区别,不在于表象,而在于效率,在于会不会干事,能不能干成事。
(摘自《生命时报》)
素材解读
汉夫特看似懒惰,实则在不动声色地观察,那些看似最懒惰的员工实则是效率最高的员工。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汉夫特看似整日瞎转悠实则在观察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不动声色”“暗下功夫”“善于观察”等话题。
角度二:从汉夫特在晚会中设置评选最勤快和最懒惰员工环节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别出心裁”“识人有道”等话题。
角度三:从汉夫特认为最懒惰员工是最优秀员工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表象与本质”“关键在效率”“不拘泥于形式”“自有判断”等话题。《华盛顿邮报》曾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来测试人们到底有多喜欢贝尔,对他的爱是不是发自内心、毫无条件的。他们让贝尔以一个“街头流浪艺人”的身份,站在某个客流量很大的地铁口,然后用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开始演奏难度很大的小提琴曲。
演奏开始后约3分钟,一位中年男子在贝尔的面前停下了脚步,但听了不到1分钟,便皱着眉头走开了。10分钟之后,一位路过的老人,朝贝尔脚下的帽子里放入了1美元,然而看都不看他一眼便离开了。又过了几分钟,一个约6岁大的小男孩站到了贝尔的面前,认真地听了起来,但很快便被赶上来的母亲给拽走了。接着,又来了一对年轻的恋人,但他们也只是丢下了一些零钱,便迅速离开了……
45分钟下来,只有6个人停下脚步听了一会儿他的曲子,听的最长时间也不过只有5分钟。有20个人朝他的帽子里放钱,共计32美元。而在这45分钟内,共有2522人从贝尔面前走过。可就在几天前,贝尔用同样的一把琴,在波士顿一家音乐厅举办个人演出时,平均每张票是200美元,而且是一票难求。
事后,贝尔感慨道:“我再也不敢妄自尊大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和幕后人员对我的宣传包装,我只不过是一个不受人尊重和待见的‘街头流浪小提琴手’,45分钟只能挣32美元的可怜虫。”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