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最鲜评

2016-04-22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邓亚萍

从“低头族”到“悦读者”,让读经典成为时尚

事件回放

初冬时节,西南交通大学吹来“国学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物选择与幸福追求”“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系列讲座,国学经典影视展等,吸引着年轻学子,掀起了一股“悦读”经典的热潮。

时事鲜评

一份由96种经典作品组成的推荐书单,如一今在西南交大的校园中广为流传。这份由校内专家精心挑选出的“经典悦读”书籍,包含了《易经》《论语》《诗经》《古文观止》《国富论》等经典典籍。按照校方的期许,一个大一新生每月读两本书,大学四年刚好读完96本。当下社会读书风气不彰,校园内外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学生热衷看微信、刷微博,将大把的时间耗费在武侠、玄幻、漫画、游戏等“浅阅读”上。而文化培育和涵养,精神提振与光大,需要沉静潜心的“深阅读”。基于对全民阅读现状的担忧,校长徐飞发起了“经典悦读”活动。

徐飞认为,学生应该既重科学又重人文,既有专业才能又能铁肩担道义。在他看来,开展“经典悦读”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对自身价值坐标的选择,传递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也是对大学人文基底的找寻。为了实现从“低头族”到“悦读者”的转变,西南交大启动了移动图书馆,让“通识教育之经典阅读参考书籍”电子书及时上架,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阅读经典。学校主页上则设置了“经典悦读”专栏,1000余篇征文投稿里,师生、校友纷纷书写自己的读书心得、赏析和评论。在交大,悦读经典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活动,而是成了通识教育的载体。

(选自中国青年网)

法大聘邓亚萍兼职教授为何不妥

事件回放

前不久,邓亚萍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陵,引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舆论效应。一些法大校友和网友提出质疑,有学生公开致信校领导要求做出解释。中国政法大学随后发布声明,称符合兼职教授聘任规定中的条件和程序,聘请邓亚萍担任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时事鲜评

无论是事业上的坚持还是求学中的奋斗,邓亚萍都不失为高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但为什么她被聘为教授的消息会引来如此的反感呢?公众的质疑首先来自一种认知:体育教练成为法大教授,职业与专业形成了巨大落差,尤其在当前教授评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在学术缺乏宁静致远而喧闹浮躁的环境中,高校这种攀附名人的举动似乎并不讨巧,反倒显得是在自降学术品性。面对质疑,那些拿邓亚萍的文凭和求学经历说事的人,当真误解了公共舆论反感的原因。而学校的回应也有些“牛头不对马嘴”,若按照其逻辑,学校是否还要聘足球明星、歌星影星来当兼职教授,以支持学校的体育文艺建设呢?

实际上,事件的焦点不在邓亚萍有没有真学识,高校也不是不能聘任名人当教授,但前提是这种聘任有助于学校的学术发展。不能契合学科专业地跨领域聘任名人做教授,无非是为了“名人效应”,而这恰与公众理想中的高校定位相违背。提高高校的声誉和吸引社会资源的能力,正途应当立足自身的专业影响和知识输出,而不是借助名人的传播力量。法大聘请邓亚萍的决定最终是由人事处审核通过,缺乏学术机构的中立性审查便很难保障受聘者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资质,而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大学自治的困境。

(选自凤凰评论)

深圳山体滑坡,谁在装睡”?

事件回放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许,深圳光明新区某工业园区附近发生山体滑坡,致22栋楼房被掩埋,涉及15家公司。国土资源部官微通报称,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时事鲜评

据相关报道显示,发生滑坡区域所属的深圳市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2015年1月就曾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指出该区域存在崩塌、滑坡危险,并提出了部分应急建议措施。2014年10月,红坳村村民也曾反映过泥土车偷倒渣土问题。从2013年开始,深圳的一些媒体已经开始就泥渣“围城”及其隐患问题进行报道。既然隐患早就存在,为什么没能及时解决呢?

监管失责,正是这场“人祸”的重中之重。首先是对于存在城市之中的废弃采石场的管理问题。2007年的环评报告就认定这一采石场为“无序开采、无规划设计”。其次是对于受纳场负荷能力的设计问题。2013年深圳年产2600万方建筑垃圾,受纳场库容却不足2000万方。最后则是对于受纳场及泥渣倾倒的监管问题。垃圾已成围城之势,泥渣早已悬于顶上,但事故受纳场“每车收费250元”违规作业的情况却得不到制止,也没有相关部门对物业公司报告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警示与处理。不论是环评、媒体,还是物业公司,都曾不断地在呼喊,然而它们终究没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那就是深圳市的相关监管部门。

(选自凤凰评论)

《琅琊榜》流行海外:新型中国软实力?

事件回放

“《琅琊榜》在北美火了”“《琅琊榜》吸引众多北美粉丝”“中国找到文化时尚软实力的输出诀窍”等文章,近期一窝蜂似的出现在国内一些网站等媒体。这部在国内大火的电视剧,似乎在国际市场上也展现出不俗的吸引力。对此“意外之喜”,除了电视剧相关制作方之外,很多中国人似乎也与有荣焉,纷纷总结这部古装剧风靡海外的成功秘诀,甚至有人将之视为中国输出软实力的成功案例。

时事鲜评

在一些北美“字幕组”网站上,《琅琊榜》英文“字幕组”版的确可以收看,在线评论也相对活跃,甚至超过了一些热门韩剧。但细看跟帖评论,许多是中、英文夹杂的,这表明追剧的很多仍是华人、亚裔。而且从点击收看率来看,《琅琊榜》比同类韩泰电视剧及日本动漫还相差甚远。说《琅琊榜》流行海外不算离谱,但要说有多火、征服了多少海外观众,恐怕有些言过其实。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有赖于其自发生长,人为制造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中国过去一些不太成功的软实力输出,普遍是因为缺乏自发的生长培育过程,无论是政治还是资本主导下的急功近利,都不可能赢得真正的赞赏和尊重。《琅琊榜》在海外虽然还谈不上绝对成功,但在软实力输出上的确也有所启示——文化的活力和魅力,离不开民间资本和民间资源的滋养。对外传播软实力,不必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和力量,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都可以是软实力的上好载体。日积跬步,也可能远达千里。

(选自凤凰评论)

中国富豪为什么不愿“裸捐”?

事件回放

日前,社交网站“脸谱”掌门人扎克伯格承诺,将他和妻子持有的99%“脸谱”股份捐给慈善机构。这意味着在巴菲特、盖茨之后,又一位高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的富豪加入了“裸捐”行列。不管是之前盖茨“裸捐”,还是巴菲特“裸捐”,或是这次扎克伯格“裸捐”,都在中国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相比之下,中国肯“裸捐”的富豪几乎为零,是国人慈善境界不够呢?还是国情不同呢?

时事鲜评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行善文化”从未间断。对于当下中国富豪不爱“裸捐”,很多人显得愤愤不平,其实也并非中国富豪情操不够,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财富是需要继承的,大多数富豪创造财富只是为子孙后代谋福,而不是为社会公益。其次,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完全可信的慈善机构,富豪感觉把钱放在哪里都不放心,放在政府,怕官员贪污,放在红十字会,又怕慈善款成为郭美美们的跑车。再次,中国的富豪都知道“财富来之不易”,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政策的更改而返贫,到时又有谁来管他们呢?综上,便出现了中国富豪不愿“裸捐”的局面。

要改变这一现状,使“裸捐”成为社会常态,前提是要建立一个政府权威的慈善机构,并确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公平公正,使捐出去的财富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这就需要政府真正发力,而不能只寄希望于个人的推动。

(选自新华网)

猜你喜欢

邓亚萍
张燮林与邓亚萍的师徒情
张燮林与邓亚萍的师徒情
张燮林与邓亚萍的 师徒情
表达出你的需求
邓亚萍与姚明合影到肩膀自我调侃“又长个儿了?”
一言不合就“乒乓”
邓亚萍的人生攀登
世界冠军华丽转身为大学教授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
邓亚萍:一次次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