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初探
2016-04-22邓永宏
邓永宏
主题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及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从文化的高度、培养完整人的哲学角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与培育价值观。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将主题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其必然性。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知识外延
语文学习有其自身特点,古人云“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自然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然而仅靠课堂上的阅读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有效的课外阅读很难实现。主题教学依据语文学习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实现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教师根据主题,选择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拓展材料。每一个教学内容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结,融为一体的。整个教学内容不仅要这一过程不仅要结合所要依托的教材载体,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现状来建构教学内容。这样就“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如由《三打白骨精》导读《西游记》,《丑小鸭》导读《安徒生童话》等。把有限的教学内容无限扩大,让学生自发去探究课本以外的广阔知识空间,大幅提高语文素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转换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在指向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整体过程中,儿童始终站在课堂正中央。”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是主题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只有主体地位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学生才会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才会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才会成为自我培养的施教者。主题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就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例如,在为学生们讲授《朋友》这一教学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自身感受,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积极的状态,成为教学的主体。
三、统筹建构,整合课程资源库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主题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在该模式下,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对学生的参与很有吸引力。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作为引子,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们围绕主题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统筹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整合教材内容,将新旧内容系统化,建立课程资源库。不仅有利于学生们温故而知新,还能实现灵活而开放的教学,充实学生的文学世界,落实大语文教学观。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结构趋向综合化、一体化的推动下,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逐渐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成为了课程与综合课程中普遍采用的基本思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笸(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金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