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文言文应试能力的策略

2016-04-22包燕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应试

包燕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隔得时间久、较陌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实际运用中都较少使用,而且学习起来生硬、难懂、拗口,整篇文章看过去更是枯燥无味。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新课标指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就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理解并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常用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用法;4.理解、翻译文段中的句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一、创设语境,积累字词

文言实词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完全采用一字一词的解释,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结合前后文的语境来判断这个实词的含义,这样才能确定这个词的含义。理解字词的含义必须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充分积累课文中字词的用法,进行对照课文分析,排除干扰,选择与语境、句意符合的解释。词类活用也要和以往学习的各种活用类型相结合,例如:当一个名词放在动词前,按一般规律判断,名词应作主语,但如果在这个“名词+动词”的结构前已经有主语或明显省略了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有可能被活用作状语了。通假字就是要注意它的运用特点,掌握词语发展变化的规律,注意通常被用作通假的一些特殊词语,如:“反”“属”“说”等。如此准备,就可做到针对阅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了。

二、分清虚实,辨明用法

掌握并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同时学会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在具体的使用中文言虚词要明确类别,着重分析其语法意义,多归类,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实际作用。虚词大多是借用实词或从实词演化而来,因此某个词有时可以是实词,有时又可以是虚词。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顾”,意为“回头”。是动词“实词”;“顾吾念之”的“顾”。意为“但”“不过”,是转折连词(虚词)。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故”做连词,表因果关系,“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中事物“故”做副词“故意”。又“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作用完全相同。应试时还应了解虚词的古今变化,懂得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些说法大体相当。虚词意义的古今变化,大体有四种:1.古时遗留下来的,如“教然后知困”中的“然后”;2.有的完全消失,如“维、且”用作发语词的,“者、也”起停顿作用的等;3.有的用法发生了演变,如“也”在文言里可做助词,也可表各种语气。在句尾表陈述语气、判断语气、反问语气等,在句中表停顿等语气,如作为副词,又表同样的意思;4.有的换了别的词代替,如语气助词“也”现在一般用“啊”“呀”,“焉”通常改用“了、呢”。

三、立足整体,辨析句式

对文言句式的把握,侧重于文言特殊句式,主要为考纲规定的状语后置句(又叫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句、定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又叫主谓倒装)等。作为特殊句法,文言文的句式多注重句法这个答的概念,所以应试应立足于整体把握,像常见的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都是可以通过推断总体得到的,这些句子往往带有明显的特点,是有规律的,如判断句常见的标志“……者,……也”“……者……”“……也”“……者也”等;倒装句中长有一些明显的词语,如:“于”“之”等;省略句长省略主语、介词等,应试时认清这些现象的本质,把遵循规律和实际分析结合起来,比较特殊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四、圈点勾画,整体把握

应试的文言文所选择的材料基本上是人物传记,少数是历史散文。阅读时,应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也可阅读文后注释,这即可解决知识问题,又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有的还可明确主题思想,由注释也可知人物优劣。当然,虽然选文在课外,但是答案在课内,不妨在教学中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把课内学过的知识,有意识地迁移到应试中去。

只有扎扎实实的记住了这些词的各种解释、各种用法,掌握特殊句式的一些明显特征,放在整个文段语境中去理解,应试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笸(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心远中学)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应试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