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一字,写活春天
2016-04-22曹文权
曹文权
巧用描绘春天草木生长的三个动词“钻”“拱”“破”,就可写活了春天,真可谓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辛弃疾、朱自清、王宜振三位大家的练字功夫,不能不令人敬佩。
1.“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一个“钻”(zuān),取词典中的“穿透”义,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出春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一个角度,写出东风的神奇,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个“钻”之所以用得好,好就好在它与前面“偷偷地”三个字的巧妙配合。
首先,“偷偷地”而且是“钻”出来,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几只潜伏在洞里的小老鼠,趁老鼠妈妈没留意,“偷偷地”从洞里“钻”出来挤在洞口,观察到周围暂没危险,便一只接一只溜出来觅食的情景。这“偷偷地”、 “钻”,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那群小老鼠又好奇,又害怕,又兴奋的情态
第二,“钻”表示的是一种动作方式,照应句子中的对小草神态描写的“偷偷地”三个字,你要是写“大摇大摆地”“钻”出来,前后语境就不那么想融洽了。最主要的,朱自清先生的《春》,写的是一个儿童眼中的“春”,这样一来,这一个“偷偷地”“钻”出来,就更富有童趣了。
第三,初春天气,乍暖还寒,一棵棵“嫩嫩的”小草,它既没有大“芽”那份“拱”的力气,也更没有江南桑叶那份蓄势而破的爆发力,也只有寻找缝隙,“偷偷地”“钻”出来。所以这个“钻”,与其说生动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不如说形象地描绘出了初春小草生长的情态。
2.“拱”。“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说是浅绿,更是鹅黄;∕像是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畅想。”
王宜振《初春》在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拱”有以下六个义项。①双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②围;环绕。③弧形的(建筑物)。④(肢体)向上耸或向前弯曲成弧形。⑤用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向前或向上顶;向里或向外钻。⑥植物的幼苗从土里向外钻。意象大于概念,笔者认为,“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的“拱”至少综合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对“拱”解释的六个义项中的四个,即义项③④⑤⑥,甚至比这四项更多。
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儿童诗更甚。没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儿童诗,不是一首好的儿童诗,作为“西北笛王”、“儿童诗重镇”的王宜振当然深知此理,新颖奇特的想象,正是《初春》这首儿童诗的最大特征。“拱”字之妙,就是由“拱”字本身所蕴含的义项,展开的种种联想,种种想象。一个“拱”字,不仅写出了新叶从泥土中长出的强劲的力量,也写出了新叶刚刚钻出土面时那可爱的形状。概括起来,诗中“拱”有两义:动态的“拱”,可简单的理解为一个“钻”;静态的“拱”,可理解为一个弧形,一双眼睛。
3.“破”。“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出自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第一次读这首词,当读到句中的“破“时,首先想到的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一“裁”一“剪”写出了春风的神奇,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客观地说,辛弃疾的这个“破”,远没有贺知章的这一“裁”一“剪”有韵味。江南的春天是缠绵的,这个“破”似乎只宜写进林斤澜的《春风》里。可再一次读这首词,把词人曲折的一生读进字里行间,对“破”便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价一个字使用得是优是劣,是必须联系前后文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辛弃疾生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里,坚决主张抗金的辛弃疾自然“不为众人所容”,而落得“孤危一身”。公元1181年,辛弃疾终于遭弹劾免职,闲住江西上饶的带湖达十年之久。有家不能归,有志不能施,动辄得咎,而把“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时,辛弃疾开始厌倦政治,他喜欢上了庄子的文章以及陶渊明的诗。他以稼名轩,留连山水,想从淳朴宁静、恬淡清新、富有生趣的田园生活中寻觅慰藉。《鹧鸪天·代人赋》便正是这样一首词。在这首词里,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充满着自然生趣的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而这充满着自然的生趣的意境,正是通过上阕中的“破”字表现出来。
辛弃疾不愧是驾驭语言的能手,开篇一句“陌上柔桑破嫩芽”,着一“破”字,便似有千军万马,令人想起他那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江南的春天,是红红火火、生机盎然的。开春的风一吹,那地里的嫩苗、那树枝上的芽胞像是疯了似的,拼了命往外钻,往外挤。这个“破”字就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的情状。更奇妙的是,正是这个“破”,让人联想到,在暖融融的春风里,几条如小蚂蚁般的蚕宝宝破卵而出,这时,这些勇敢的蚕宝宝的先遣队员在蚕箱里蠕动着,像是在寻找着嫩嫩的桑叶,犹如婴儿寻找着母乳,心疼极了。辛弃疾的“破”不仅写出一个盎然的春天,同时也表达出内心的渴望。
三个字,三幅不一样的图画,三个不一样的春天。?笸(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青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