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三心
2016-04-22罗荷梅
罗荷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并将我们融融的爱洒向他们,直到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在工作中又该如何去转化他们?
一、后进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父母的呵斥打骂多于关心,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养尊处优又会使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个性;过多的批评是孩子自卑心理的根源;父母的包办代替使孩子自制力差,意志薄弱。
2.学校因素。对升学率的关注使学校和老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老师对于违纪问题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老师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这些原因使很多学生得不到关心,师生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3.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腐败、浪费、吃喝、赌博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非法书刊、录像带、网络等冲击着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一不留神就误入歧途。
4.自身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比较多,比如“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力”、“自制能力”、“注意力”、“心理素质”、“学习情绪”等等。
二、采取的策略
针对后进生不同的成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转化:针对家庭因素,要多做家访,多和家长沟通,对有自卑心理或是单亲家庭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在感受温暖、感受关爱、接受关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针对学校成因,加强学校管理,整顿校风,学风;针对社会成因,利用宣传手段坚决抵制不良习气的侵蚀;针对自身成因,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体现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就是用好“三心”:
1.爱心。用爱心抚慰幼小的心灵是转化后进生成功的关键。师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是鼓起学生自信、道德和个性发展的风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想要转化一名后进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崇高的人格: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时刻怀揣一颗仁爱之心,时时处处地站在后进心的角度看待、考虑和解决问题,照顾好他们的感受。比如,安排座位时,不能为了升学率把后进生丢在后面不管,而要让优生去影响和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时,不是只问举手的,而是根据问题的难度提不同的学生,偶尔问些简单的,以此鼓励后进生踊跃发言,将他们融入课堂中来,思想就不会开小差;班级各项活动,往往是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赞美。
2.诚心。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后进生由于在某个或者几个方面都表现的不及同伴,所以有时会表现出一点小自卑,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他们的内心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事实上他们又非常渴望能被人理解,被人信任,只是他们的自尊心又极强。所以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就必须先逾越这堵墙。办法就是谈心,真诚的谈,“以真心换真心”。站在朋友的立场去和他们谈,心平气和地谈,不仅谈他们,也谈自己,在交谈中缩小和他们心灵间的距离,让他们最终把教师当朋友,当成了朋友,就会把我们当成倾诉的对象,之后的交流就没有障碍了。而且,当他们犯错时,一定不能当众批评,因为这样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会使教师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转化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最终事与愿违。
3.耐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更不是通过一两次的心与心的交流就能成功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个学期。因为后进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当他们的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时候,不是批评斥责“我都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而是冷静的分析他们的不良行为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并帮助他们改正。每次在做转化工作之前笔者都抱着“允许犯错”的心理准备,“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充足的耐心。因为只有用持之以恒、不折不扣的付出,才能换来显著的转化成效。
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教育者的艺术就在于发现后进生暗淡心灵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只要我们付出了足够的爱心、诚心、耐心,我们就能真正靠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并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转化后进生。只要每一位教育者都用满满爱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他们就都能成为绿叶,最后都会长成参天大树。?笸(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接渡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