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帖指津

2016-04-22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鼓文大篆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雁塔圣教序》的笔画纤细而俊秀,即使是复杂的波磔转笔,也是一丝不苟,毫无须发的遗憾。褚遂良秉承了文人书法家的笔法,在书写过程中却又能把握轻重、灌输力量。

此帖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杨阳同学的临写作品,以下几方面临写得较为到位:

一、撇捺开张,轻重得当。如:“曆、不、福、長、今、妙”字的主笔撇画和横画,写得飘逸灵动,突出褚体的特征。

二、结构方中见扁,多取横势。如:“而、百、福、長、知、莫”字形看上去是方形的,但是在书写时由于横画和撇捺的伸展,则趋向横势了。

三、疏密有致,外松内紧。如:“曆、長”二字,在书写时,把中间部分的笔画写得紧凑,四周的笔画向外伸展,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对比。

四、点画丰富,神采飞扬。如:“無、曆、妙”字的撇画,在这三个字中就出现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字最后的点画,两头写尖,中间重,与普通楷书的点画笔法不同。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吴昌硕临《石鼓文》,他以“蒜头笔”独特的效果和行草书笔法,融会篆隶;他上追三代大篆古法,以长锋羊毫作篆,冲破了以毛笔拟金石的习古手法,又以行书笔法掺入篆法,把平整的《石鼓文》写得放纵恣肆,任意又雄强。

《石鼓文》用笔特征:雄俊爽快,苍茫朴厚,古气生发,厚重中透着灵气,最终给人以大气磅礴、排山倒海的艺术感受。

陈一帆同学的临写作品写出了该碑具有的魅力:

一、小中见大,删繁就简。笔画很少的字,不因过于细小而散漫,笔画繁多的,勿使太臃胀。如 “ ”(子)、“ ”(右)虽笔画较少,但不显零落。而“ ”(渔)虽笔画繁多,结字茂密,但整体上疏密有致,不觉阻塞。

二、移位处理,字形生动灵活,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如:“ ”(游)通过移位,打破了大篆的稳健方正形态,使之灵动活泼。

三、化险为夷,体现生动性。作品中的每个字,都有一种险峻之势,但又不失重心,实在是胆大心细。

以上两位同学以不同的形式来临写古代优秀碑帖,能抓住各帖的特征,大胆练习,勤于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进一步认真读帖,笔画上要求更精准,就会有更好的体会和效果。

猜你喜欢

石鼓文大篆褚遂良
书法(大篆)
篆书、隶书赏析
神秘的石鼓文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大篆的临摹与创作
自出新意 前无古人—吴昌硕对石鼓文取法的突破及其影响
褚遂良出新树规范
文以载道——大篆的艺术美
历史
褚遂良与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