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性”的翻译

2016-04-22刘幼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顺应论任性语境

刘幼玲,张 梅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任性”的翻译

刘幼玲,张梅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摘要]“任性”是汉语的固定词组,原指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日前,由于种种原因,“任性”一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文章从语用学中“语境观”和“顺应论”及其理论框架入手,探讨英汉“任性”的翻译,并提出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动态顺应原语或译语的语境。

[关键词]“任性”;语境;顺应论;动态顺应

一、引言

“任性”一词如此高频率的曝光,源于《钱江晚报》2014年11月12日一则标题为“为了看骗子能骗走自己多少钱,老刘4个月汇出54万元”的新闻。该文报道了在浙江宁波打工的41岁江西人老刘,在明知自己被骗的情况下,仍坚持向骗子汇出54万元巨款的事情。在《北京晨报》摘编中,“有钱,就是这么任性”这句话被广大网友转引。“有钱就是任性”一词随之风靡网络,用来调侃有钱人令网友大跌眼镜的做事风格,现今多被用作好友之间的调侃用语。一时,网络上出现了“任性体”:“有钱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成绩好就是任性”等都为人津津乐道。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回答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新媒体记者“怎么理解更大的‘老虎’”这个问题时,吕新华说:“党和政府,还有人民群众,在反腐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说,没有分歧。”现场同声传译人员译道:“I should say,the Party,the government,and the general public actually adopt the same attitude when it comes to anti-corruption. 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 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our attitude.”显然,“capricious”被用来表示“任性”。但笔者认为,此处,将“任性”翻译成“capricious”会造成理解障碍,笔者查阅了四部权威英英词典,它们对“capricious”的解释见表1。

从表1中四部英英词典的解释可以看出,capricious一词的词义可以概括为:(1)爱好、态度、情绪或行为上变化无常的,善变的,变化莫测的;(2)忽发奇想的,受怪念头指引的;(3)缺乏原则的。通过表1得知,“capricious”通常与“change”有关,仅在个别时候,为了更贴近汉语的表达,则翻译为“任性的”,如上面的例子“A movie star who was capricious and difficult to please.”被翻译为“任性而难以取悦的电影明星”,但其本意仍为“善变而难以取悦的电影明星”。我们参考capricious的中文含义对上面的口译进行还原,其意思是“我想说,在反腐问题上,党、政府和公众都采取了同样的态度,我们都很善变,而且我们有权这样做”,这样的翻译不切合吕新华主任的原意,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用“capricious”来表示在反腐的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是有待商榷的。

表1 英语词典对capricious的解释

二、“任性”的含义

笔者查阅夏征龙主编的《辞海》发现,“任性”一词出自《后汉书·马融传》:“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其最初的含义为:纵任性情,不加约束。[5](P6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则用“放任自己性子,不加约束”来解释“任性”。[6](P1151)可见,“任性”一词古今词义差别不大,其含义都是“无所顾忌,放纵不约束自己,凭自身意愿做事”。而网络热词“任性”也并没有脱离其原本的意思,例如,当前最常被人们使用的“有钱就是任性”,依然用来形容某些人随意听凭自己的脾气秉性行事,也不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约束。可是将“任性”二字用来表达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似乎就不是很恰当了,当时这句话也难住了现场同声传译人员,与发言人沟通之后才用“capricious”来翻译。

三、“任性”英译

国内比较权威的三部汉英词典对“任性”的翻译见表2:

表2 汉英词典对“任性”的翻译

从表2可以看出,三部国内汉英词典中,给出的释义都有willful,self-willed,wayward和headstrong这四个词,仅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辞典》将capricious作为“任性”的翻译。而给出的例子里willful和headstrong分别用了两次。

由此可见,汉语对“任性”这个词的英译有多种,各词典的翻译有同有异。但面对上述纷繁杂乱的英译,哪一种翻译最适合网友的“有钱就是任性”,哪一种翻译又最适合吕新华的“大家都很任性”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于“语境”和“顺应论”这两个概念来解决。

根据语境和语言顺应论理论,我们来分析吕新华的回答。香港凤凰卫视凤凰新媒体记者问道:“怎么理解更大的‘老虎’?”吕新华回答说:“党和政府,还有人民群众,在反腐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说,没有分歧。”如果口译人员在此处一味地照搬汉英词典上的意义,会使译出语晦涩难懂,听众尤其是国外听众,会不知所云,因此,译者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含义,再根据具体语境对一些词汇做适当的转化,使其顺应当时的语境。

首先对这句话进行语境解读,即重新梳理整个句子,解析出原语语境状态下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从而判断其要表达的含义。通过再次梳理,我们不难判断出,“任性”在此处是用来修饰“我们的态度”的,我们的什么态度呢?当然是反腐的态度。因此此句的意思是“在反腐的态度上,我们都很任性”。可是,将“任性”二字用来表达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似乎就不是很恰当了。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解读语境,并适当“介入”,以顺应整个句子的语境要求。根据整个句子的语境,发言人的意思可以被理解为:在反腐的态度上,“大家都很坚决”“大家都很支持”“大家都很无惧”,此处即有三个词语供译者选择:“resolute”“support”和“fearless”。相应的译文为:“we are resolute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everyone support our work on anti-corruption”和“we are fearles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这就是对语境的顺应。之后有记者问:“大家都很任性是什么意思?”发言人回答说:“(任性就是)大家都支持啊,有老虎的话都把他挖出来,这个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是不是啊?”根据这一语境,便知道了发言人真实的意思,即“大家都很支持”,因此,此处“大家都很任性”翻译为“everyone support our work on anti-corruption”更加贴切。

“有钱就是任性”原本用来调侃有钱人令网友大跌眼镜的做事风格,现今多被用作好友之间的调侃用语。既是调侃,必有幽默效果,因此译文应顺应这一幽默又带自嘲的语境,若是说话人自嘲自己“有钱就是任性”,我们可以将之翻译为“money makes me willful”“I am wayward because I am rich”或者“money brings me the power of choice”;若说话者调侃他人“有钱就是任性”,则可翻译为“how rich and willful”。“年轻就是任性”“成绩好就是任性”“长得帅就是任性”等均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翻译。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10](P83)从“任性”一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译者应该顺应语境而选择恰当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词汇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不仅可以因语境而改换词语,还可以因语境变通词语,使交际能顺利进行。王占馥说:“词语在进入语境之前,它的意义常常是概括的、抽象的、泛指的,其内部语义成分是潜在的、稳定的,可是,一旦进入语境,在具体的、实在的境况影响下,由于前后词语、上下文之间的相关语义成分的渗透、干涉及其境况信息的变化,致使原来词语内部的语义成分发生偏移,把原来的概括、抽象、泛指的意义变为实指、特指的意义。”[11](P48)因此,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单单了解句子内部各词的组合意义是不够的。译者不仅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还要理解句子本身外的潜在语义,即深层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往往是由句子本身的表层意义及其潜在信息共同赋予的,而语境则是句子潜在信息的主要来源。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的翻译对整个译文的解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考虑到不同语境的差异,并动态地对相应的语境做出顺应,灵活变通,才能译出不生硬且符合原意的译文。

[参考文献]

[1]Philip Babcock Gove.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M]. Massachusetts,1961.

[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

[4]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7]外研社辞书部.现代汉英词典(新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吴光华.汉英大辞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3).

[10]吴爱.当代流行语的模因认知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1).

[11]王占馥.境况语义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思动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nxing”

LIU You-ling,ZHANG Mei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Renxing” is a pair of set phras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which literally means that one indulges himself in nature without any restrictions. Recently,the phrase “Renxing” is coming into vogue on the internet due to some reason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nx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ualism” and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It is argued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adopt appropriat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and thus dynamically adapting to the context.

Key words:“Renxing”,context;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dynamic adaptation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3.028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3—0117—04

[作者简介]刘幼玲(1989-),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6

张梅(1989-),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顺应论任性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千万别任性
任性者的搞笑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
戴上就任性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