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东部分会场有何特别?
2016-04-22
春晚东部分会场有何特别?
作为猴年春晚东部分会场场地,府文庙在全国观众面前尽展雍容大气。
遥想孔子当年,与众弟子“风乎舞雩,咏而归”;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泉州府文庙同歌共舞,也体验了一把酣畅之乐。作为猴年春晚东部分会场场地,府文庙在全国观众面前尽展雍容大气,吸引八方游客前往,如今已成了泉州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每座古城都会有一座文庙,天下文庙格局基本一致,建筑风格上却各有各的不同。
泉州府文庙的建筑色彩艳丽张扬,雕栏画栋,满是泥塑、瓷雕、彩绘装饰的飞禽走兽、农耕狩猎、草木花卉……屋脊装饰繁缛,顶饰形象丰富,浓得要溢出来的闽南味儿,在他处文庙难寻。还有一些“小心机”也是极力彰显闽南的个性。走进府文庙的“古代教育展览馆”,你可以在展柜尽头看到一队由闽南独特的提线木偶组成的状元队伍,形象俏皮生动,给展馆添色不少。
漫步府文庙,目之所及,一砖一石都似暗含玄机。
府文庙外的露庭,占地2000多平方米,拆改前原铺有石板3000条,隐喻孔子弟子三千。纵贯于泮池之上的泮桥,有桥板72条,代表孔子座下七十二贤人。你若是看到有一条桥板断为两截,不要诧异,那是象征被逐出孔门的叛徒樊迟。
南唐文人徐弦在《稽神录》里也记载了一个趣闻,说是府文庙庭中有一棵皂荚树,每年结多少皂荚,当届州人中进士的就有多少。
福建省有两处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即其中一处。洗尽为春晚而染上的铅华后,它自身那种恢弘感、厚重感及包容感,更是叫人心折不已。
府文庙位于泉州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居于这座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现占地约10700平方米,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很难想象,这尚不及它原有规模的六分之一。无怪乎明代晋江理学家蔡清慨叹:“盖举闽之学宫,未有若斯之盛者。”
不仅规模之大居八闽之首,始建于唐开元末年的府文庙,亦为闽省文庙之肇端。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自开化以来,文风兴盛、人文荟萃。文庙乃一地之文教温床,历代从府文庙走出来的进士,唐有16人,五代有11人,宋有872人,元有3人,明有664人,清有248人——“人文之胜,甲于闽省”的泉州古风,可说在府文庙尽显。
春晚最“抢镜”的“背景板”——府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它是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代表当时最高建筑规格,是目前泉州这种建筑结构的仅存之例。
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殿中陈列着整套古代祭孔时所使用的礼器、乐器、舞具,均为清康熙年间依古制而造。可叹礼乐之古器易仿,礼乐之古教难再兴。
“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内有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38位文化名人的蜡像,如欧阳詹、李贽、俞大猷、李光地等,其中不乏在泉州为官的外地人,充分展现了泉州豁达包容的气度。
春晚落幕后,府文庙吸引八方游客前往,如今已成了泉州最热门的景点之一。这艘福船曾在春晚中亮相。
春晚的镜头下,大成殿前的泮池缀满了形形色色的泉州花灯,靓丽璀璨、热闹非凡;镜头移开后,回归本真的泮池则是另一番姿态,沉默如许、静水流深。
棂星门是府文庙的第一道门,旁边有一眼水井,曰“夫子泉”。旧时泉州学子人人争饮此泉水,以冀有成。
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的泮宫门,历经百年风雨沧桑,门楼渐危、今已颓没,唯复建于民国时期的泮宫门楼屋顶得已保存至今。
泮宫门是许多老泉州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其宋时建筑已废,2013 年3月正式启动修缮工程,历时8个多月,终于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