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习惯不可小觑

2016-04-21江然爱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5年3期
关键词:板报指法版面

江然爱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规范性学习信息技术的起始阶段。作为教师,除了讲授信息技术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良好的操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加以正确引导。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会出现许多令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跟计算机操作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给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操作带来许多麻烦。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操作习惯,既会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效率,也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操作习惯,这些习惯在无形当中就会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演示某种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教师自身的操作习惯,这些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操作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教师自身就应当具备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以下4个好习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和计算机操作。1培养学生“随时保存”的习惯避免文件丢失电脑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意外,比如,停电、死机、蓝屏,等等。这些意外的出现就会直接导致之前所做的内容全部丢失,可是意外又不可避免,毕竟电脑不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也许上一秒机器还在正常运行,下一秒就出现了“郁闷”的意外。那么要尽可能地避免之前所做的内容少丢失甚至不丢失,就需要学生养成“随时保存”的好习惯。

笔者曾经由于没有随时保存吃过不少“苦头”,尤其在论文的写作中,之前写的内容没有保存导致丢失,写作思路被打断,要重新整理,非常麻烦,得不偿失。吃过几次“苦头”之后,逐渐养成了“随时保存”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强调随时保存作品,要求学生操作完成一块内容之后就及时保存,不光在语言上不断强调,更是在演示过程中加以体现。

例如,3年级上第9课《复制与变换》,通过运用图片的移动、复制、旋转等处理方法来制作出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片。学生制作完成这一幅作品总共需要经过以下6步。

表1复制与变换操作过程

步骤操作

要求图片保存

次数保存说明1绘制

1朵花至少保

存1次可以在绘制完1朵花后保存1次,也可以在绘制过程中随时保存。2复制

花朵保存

4次复制4朵花朵,在完成每一次的复制后分别保存1次。3绘制

1只鸟保存

1次在绘制完成1只鸟之后保存1次。4画出4

只美丽

的小鸟至少保

存1次可以在复制和变化小鸟之后随时保存,也可以在复制完成之后保存1次。5对花朵

进行旋转至少保

存1次可以在翻转、旋转过程中多次保存,也可以在这步完成之后保存1次。6图片整体

美化保存

1次作品全部完成,进行最后保存。由于完成该作品操作步骤较多,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每完成一个步骤之后进行保存。这样即使电脑出现意外,也只要重复上一步操作,不至于前功尽弃。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保存”的习惯,并不是通过这样一篇课文就能达到目的的。对于教师而言,本身应当具备该习惯,在平时的教学和演示中不断加以体现;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该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平时在操作中不断实践。2培养学生“键盘盲打”的习惯提升打字速度键盘输入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学生要能够具有一定的打字速度,就必须掌握盲打技术。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键盘操作时,教师就应当要求学生不看键盘练习,从而养成盲打的好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学习键盘操作之初,就要求盲打,的确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应该起表率作用,现场演示盲打,告诉学生盲打的作用和优势。教师通过言语和行动,让学生树立盲打的意识,对学生将来养成盲打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盲打的前提,需要熟练掌握键盘指法。键盘指法的第一课就是基本键指法,那么就以基本键指法为例(如图1所示)。

图1基本键盲打练习“三部曲”第一步,运用金山打字通软件,学生根据屏幕中的手指和键盘进行练习,一方面熟悉基本键键位,另一方面掌握基本键指法;第二步,根据屏幕中的键盘进一步练习,熟练基本键指法;第三步,在记事本中强化练习。在这三步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眼睛只看屏幕,不看键盘。通过这样“三部曲”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键的盲打,中排键、上排键和下排键的指法也是如此。

学生从学会盲打到养成习惯,需要不断练习,持之以恒。教师应当在指法教学中始终强调,加强巡视,个别指导,有发现学生看键盘的,及时纠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3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网络的简单应用是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块之一。教师在教学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学生学会E-mail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习惯,让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助手。

例如:4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与网络》,是学生学习网络学习平台的第一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实并不是初次接触网络。笔者在执教本课时,会用这3个问题引入课堂:1.你平时上网做什么;2.你平时具体上什么网站;3.你认为网络有什么用途。而三年级学生的反馈结果则有80%以上的学生上网玩游戏和聊天,认为网络是用来娱乐、放松心情的。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反馈,告诉学生:本单元我们就要进入网络,去探索网络更大的用途,我们可以查找信息、获取知识、学习英语。用这样的方式引入本课,让学生对网络的用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关键在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让学生明白网络不仅仅是用来游戏、聊天和娱乐的,网络还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利用它,可以查找、搜索到更多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养成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习惯,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努力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4培养学生“先思后行”的习惯提高制作能力制作电子板报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版式构思风格,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如图2所示)。

图2同样内容的不同版式对比根据图2所示,板报1和板报2是两个内容完全相同的板报,但显而易见,板报2比板报1版面布局更加和谐。

笔者在辅导瓯海区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的时候,让学生自己上机去对比、体会这两种小报版面布局风格,并找出板报2的优点。学生通过对比,意识到设计好小报的版面布局的重要性。笔者要求在设计电子板报之前,在word中先设计好自己

的版面布局,要求电子板报主题明确,版面和谐,新颖美观。

学生养成“先构思后动手”的习惯,不但自身电子板报技术会“更上一层楼”,而且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对理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其他语言的编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信息技术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贯穿着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每个阶段。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习惯,是提高操作效率、提升操作技能的关键。作为教师,除了自身应当具备良好的习惯外,同时在教学中应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迎接信息化的挑战。

猜你喜欢

板报指法版面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作品展(电子板报)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把板报办出滋味来”
——记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道博山社区关工委板报员祁振学
浅谈钢琴音阶的指法研究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新版面 新视角
耄耋老翁坚持40载 办板报800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