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俩在一起批林批孔”

2016-04-21

红岩春秋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丰大丰玉兰

36年前的一个夜晚,陈玉兰和一批跟她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们登上了去苏北的客轮。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江苏大丰境内的上海海丰农场,路程并不遥远,但他们下轮船,上汽车,下了汽车再转场部拖拉机,足足用了20多个小时才到达连队。迎接他们的是一片荒芜的滩涂,在这里,他们开始了自己的知青生涯。

陈玉兰所在的寝室是一个50平米的破旧茅屋,要容纳25个知青的生活起居。每人每天凭票可以在队里的老虎灶打一瓶开水,洗脸、洗脚、喝茶、漱口全靠它了,十天半个月才能洗头洗澡。农场劳动是很费衣服的。知青们给衣服易破的部位如肩膀、膝盖等处打上补丁,尽管穿得又破又烂,脸被晒得黝黑,与当地农民没有两样。但是知青穿的衣服款式与农民不一样,总是特别一点,好看一点,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大丰区域人群的穿着。除了生产劳动,知青们靠唱歌、吹口琴、做女红打发业余时光。一台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就是当时最奢侈的消遣。

十八九岁的知青们正处在青春期,没有浪漫的花前月下,只有飞雪林地、落叶秋田,那些恋爱的男女不敢公开地出双入对,只有躲在幔帐里说悄悄话。于是大队部组织了治保小组,隔三差五去各寝室查夜,凡查到的就要被叫到大队部写检查。陈玉兰还清楚地记得,一次,当时正逢“批林批孔”运动,大队部又搞突击检查,查到一对男女在幔帐里说话,大队部问:“你们在干什么?”男青年急中生智脱口而出:我们俩在一起“批林批孔”。从此以后,“批林批孔”就成了“恋爱”的代名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海丰农场一大队600多人中,有100多人成为夫妻。“海丰少年”专指上海知青在大丰工作、生活期间养育的后代,约有4.6万人。

(摘编自《现代快报》)

猜你喜欢

海丰大丰玉兰
重回大丰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盐城市大丰区迈向全域旅游新时代
大丰港拟购大丰海港港口物流100%股权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