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巴黎圣母院和鸟巢”导写
2016-04-21万安
万安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流联名抵制,他们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失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理由是“北京有故宫和四合院就足够了,不适应这些太西方、太现代的东西”。不过到了今天,一部关于北京的宣传片中若没有这些建筑的影子,你会怀疑地问:“这是最近拍的片子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是一则有寓意的材料,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如何寻找材料的切入点,是我们准确立意的关键。材料一是埃菲尔铁搭的修建,材料二是北京鸟巢的修建,两个材料的共性是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都经历了原来人们的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从而我们可以提炼出来的立意角度有:与时俱进,克服思想惰性;打破陈规,改变思维定式;勇于接受新事物;创新一开始会让人稍稍不适,但是最终会被接受;世界被一点一点地改变,这个过程非常微妙和美好。
从选材和文体来看,文章不管从哪个角度选材,都要紧紧抓住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表述,要形象化、典型化、具体化,不要概括、抽象地说。从文体来看,此文可以写议论文,但要注意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也可以写记叙文,要注意想象合理,切合主题。
【例文举隅】
接纳万物之新
@董孟圆
我向来只喜欢“上了年纪”的东西,如电影,如书籍。“时间沉淀出经典”,我总是这样觉得。
在我的书柜里,找不到一本“光鲜亮丽”的玄幻小说。打开书柜,扑面而来的是世界经典名著,朴实无华的封面,映照出了三代人的敬仰。每有闲暇,我必定会卧在客厅的沙发上在经典中畅游,与堂吉诃德闯荡世界,与达达尼安智斗红衣主教,与布恩迪亚上校一起见证马孔多的兴盛衰落。出于名家之手的作品总是吸引着我,让我不能自拔。我对当代作家的作品不甚关心,对韩寒这些“旁门左道”之人更是不屑一顾。
我渐渐地与时代脱离,然而我竟浑然不知。
我仍旧在经典中陶醉,欣赏着在很多人看来早已过时的黑白电影。
朋友耻笑我,认为我是装腔作势,或是讥笑我是上世纪遗漏下的孩子。我气急败坏,学着古人的模样,跟他们绝交。“反正跟他们的志趣不合,来不来往都无所谓。”我这样想。
我与这时代切断了联系,我在经典中沉醉。
不久,我心中的那份嚣张的火焰渐渐熄灭,与之同来的是空虚与寂寞。我十分惊讶:“在经典中流连竟会空虚?”我问自己。
我开始审讯自己,审视这多年的生活。
我每天都在几十年前一位作家想象出来的世界中环游。但我是生活在几十年后的人!我不愿意接受新时代的东西,这让我与同龄人产生不了交集,这种时代的代沟竟会不知不觉地隔开了我与同龄人。这本应是爷爷奶奶与我之间的代沟,可现在竟会在我与其他人之间产生,我惊讶不已。经典固是精华,但当代的产物也是我所必须吸收的养分呐!
我开始觉悟,也开始接触当代的作品。
当我真正捧着韩寒的文章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以前的定论是多么无端。他的文字的确没有名家的凝练、厚重,但他的文字中散发着的时代气息,让我品味到了当代人的悲欢愁喜,而这,又是与经典多么不同。
书柜中又添了不少书籍,它们亮丽的外表并未与那些老主人显得格格不入,相反,新来的客人让书柜更加和谐。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记叙性散文,文章围绕“韩寒作品”组织全文,通过“不接”“理解”的情感演变过程,以及细节描写等手法的运用,描写了“我”善于接纳新事物的心理历程。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行文紧凑而又不显平淡,避免了记叙文最大的误区——平铺直叙,而且使记叙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