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导学案设计的模式
2016-04-21黄金艳
黄金艳
摘 要: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推进,需要构建“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导学案。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生物导学案的设计模式不应盲目崇新,应有规范的要求和评定标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26
1.现状分析
目前的生物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认识到导学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定学教学模式。但究竟如何合理设计导学案及有效使用导学案,如何进行评定等,存在意识不清等问题。
(1)设计随意 。第一,设计模式较为单一。很多生物导学案往往是“用文概述教材内容”或“填空等习题拓展集”两种单一形式,没用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脱离了“导”和“学”的本质。第二,设计理念错误。许多导学案往往是从网上下载,粗制滥造;或者是根据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编写,忽略了学生实际学情的特殊性需要,其实质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
(2)使用随意。第一,使用模式化,很多生物导学案的应用大都有固定的流程——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有固定模式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但生物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侧重点不同,导学流程不应该固定不变。为教材内容量身打造的导学案,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二,使用效率低。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脱离导学案的应用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即可,造成导学案只是一种总结和摆设,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只是一种表面形式。
(3)评价制度随意。评价是针对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规范把关,是查漏补缺的有效方法。现实教学中往往轻描淡写地走场评价,片面地强调某方面缺失等,没能客观评定其实际效果。长期以往,生物导学案没得到及时更正和补充,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2.设计的规范要求
(1)实用性。以考纲和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为设计分析的起点[1],规划学习范围,引导学生自学,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等,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2)主体性。导学案的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探究性。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视角更为开阔,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应用探究性学习环节,层次设问,逐步深化,不能照搬书本。
(4)创新性。教师可在实用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灵活创新改编,突破重难点。如将课本中的“技能训练”改编成一道知识训练题,巩固已学知识。
3.设计模式的重建
基于教材特点,生物导学案主要分为新课导学案和复习课导学案。其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学习目标。参照生物考纲和课程教学标准,最好用“能记住” “会运用” “解决……问题”等明确字眼标出学习目标。
(2)知识梳理。在把握教材内容重点的基础上,将重要的知识点变成相应的填空题,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3)学习过程。该过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包括读书、独立思考、分组探究交流、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教师做好引导和适当纠正的工作,尽量为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得以学习和提高。
(4)学习小结。该部分是对整堂课重难点的再次简要回顾。可设置成学生的口述总结,或者画概念图总结。
(5)达标测试。用不同深度的习题层次展现,可适量拓展。题目可来源于配套练习的提炼和改编,突破学生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主心骨,适量调整模块时间比例,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整堂课知识,就是好的高中生物导学案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邵凤兰.高中英语阅读课学案的设计与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 2001,(5):50-52
[2]余宏亮,靳玉乐.教学自由的意义危机及其消解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3,(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