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2016-04-21段亚琳
段亚琳
摘 要:根据广东省2000-2012年统计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广东省珠三角与其它三个经济地域的经济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差距扩大的速度有所减慢和广东地区经济存在收敛性。
关键词:空间相关性;空间计量模型;β-收敛;地区差异
一、实证分析
(一)广东省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本研究的样本包括2000-2012年广东省21个市和广东四大经济区域,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在分析地区经济发展时,判断地区之间的人均GDP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一般可以用morans I指数进行检验。
数据表明在 2000-2012年随着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增大,morans I指数逐渐下降,也就是说,在较小的带宽范围内,广东省各地区存在着较强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但随着带宽的增加,空间正相关强度减弱。从时间角度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东省各地区空间正相关在逐渐增长。
Moran 散点图可以识别空间的不稳定性和非典型的空间相关性,LISA指标可以用来分析空间聚集存在性也用于诊断局部异常值。具有非典型观测值的地区即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在期初和期末都没有变化,2000年和2012年非典型观测值的地区为河源、汕尾、肇庆、清远、云浮5个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8个市位于第一象限(HH:高人均GDP-高空间滞后),且这8个市属于珠三角。汕头、韶关、梅州、阳江、茂名、湛江、潮州、揭阳8个城市位于第三象限(LL:第人均GDP-低空间滞后)。河源、汕尾、肇庆、清远、云浮5个市位于第二象限(LH:低人均GDP-高空间滞后),而没有城市位于第四象限(HL:高人均GDP-低空间滞后)。这些城市在期初2000和期末2012年所在象限并没有发生改变。在2000年和2012年:76.2%(16个)的市域显示了相似的空间相关性,其中38.1%(8个)的市域位于第一象限,38.1%(8个)的市域位于第三象限。23.8%(5个)的市域显示了非相似值的空间相关关系,都位于第二象限。表明各市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是同时存在的。
(二)广东省各地区人均GDP的收敛性质。β-收敛是考察不同地区经济趋同的一个重要方法。令yit 为第i个地区第t年的人均GDP,yi0为第i各地区初始年份的人均GDP。morans I检验表明广东省的地区人均GDP存在空间依赖性,必须对广东省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进行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
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 ln(yi,2012/yi,2000)=α+
βlnyi,2000+μ,μ=pWμ+ε。其中W为以各市之间的空间直线距离倒数为元素的空间权重矩阵,i=1,…21。
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所有的统计量均为显著的,且p不等于0表明误差项存在空间自相关,且残差项morans I值表明该残差项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这表明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能够反映广东省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的空间相关性。
全域的实证结果表明,2000—2012年广东省地区经济总体上存在收敛的现象,采取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ln(yi,2012/yi,2000)=2.1955-0.10448ln/yi,2000+μ,μ=0.51808Wμ+ε
SEM的估计结果表明,当某个地区的经济受到冲击带来经济增长时,本地区的经济的经济增长也会通过空间权重矩阵W带来与其相关的其他经济地区的增长。也就是说广东省各个市经济增长的残差项与它邻近的城市的经济增长率随机冲击项有关,地区经济增长残差对邻接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扩散效应。广东省地区经济的收敛速度为0.9196%,落后地区追上发达地区的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76年。
二、结论
通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0-2102年广东省各地区和4大经济地域的经济的收敛性和差异分析,本文发现:1.广东地区经济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珠三角地区和其它地区的差异,珠三角的人均GDP明显高于广东两翼、山区的人均GDP。但在2005年后广东各个城市间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减少,说明广东省各地区的经济差异有所减缓而不是加剧。2.广东地区经济存在收敛现象。在没考虑空间相关性时,广东各地区经济不存在经济收敛情况,在考虑各地区经济空间依赖关系时,广东省各个市级地区的经济存在收敛,且收敛速度为0.9196%。
参考文献:
[1] 张晓旭和冯宗宪,2008,《中国人均 GDP 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 1978——2003》,《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399-414。
[2] 张学良,2009,《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 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第35卷第7期 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