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学习字帖——《曹全碑》(一)

2016-04-21崔胜辉

老年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曹全碑汉碑笔锋

□崔胜辉



书法教学习字帖——《曹全碑》(一)

□崔胜辉

《曹全碑》 (局部) 拓片

一、概况

清万经评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至于隶法,体气益多,秀韵则有《曹全》《元孙》。”又说,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曹全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朱履贞《书学捷要》同时评碑阴云:“惟《曹全碑》,明季始出土,于汉碑中最为完好,而未断者尤佳。迩来击拓既久,字迹模糊,时人重加刻画,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徐树钧亦在《宝鸭斋题跋》中,称其碑阴书法:“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隶书滥觞于秦而成熟于汉,至东汉得到完善,每碑一品,异彩纷呈。《曹全碑》则是隶书发展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秀美一路的典型代表。它与同时代大多数粗拙的汉碑相比,若翩翩君子,修养极高,其个性不激不厉,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汉代名碑《张迁碑》《鲜于璜碑》、汉摩崖《石门颂》《阁颂》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书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曹全碑》书风温润,也有学者认为不宜初学。清梁《评书帖》称:“学隶初临《曹全》,易飘。”

二、要求

临帖,必须遵循“精、准、纯、熟”四条法则。精:经典、精准、精道。准:写准确、写像、守住规矩不变。纯:纯正、写谁是谁。熟:写熟、熟练。

达到“精、准、纯、熟”的前提,就是对基本点画的认真刻画。

三、笔法

点:单点、双点、三点、四点,点的形态丰富,起行收也要认真刻画,不可草率。

横、竖、撇、捺、折,分“方、圆、尖、斜”不同的起笔和收笔形态。

第一,起笔

首先要看清起笔的形状。起笔笔形的方、圆、尖、斜,决定我们入笔的角度。方笔,以笔锋竖落,落后即行,借势而出;圆笔,回锋逆行,而后顺行使副毫完成圆笔形态;尖笔,是笔锋处于行笔的相反方向,直接落笔而行;斜笔,是笔锋与行笔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也就是通常说的侧锋落笔。

第二,行笔

起笔决定行笔。因为,起笔的方、圆、尖、斜决定行笔的虚实转换关系。行笔是点画的中间形态,观察帖中行笔有哪些起伏变化,是均匀发力,还是行笔中笔毫经过提按形成行笔的形态?

第三,收笔

收笔, 在帖中的形态也无外乎方、圆、尖、斜几种变化。要知道行笔决定收笔,因为收笔是由行笔的笔毫状态来完成的。

猜你喜欢

曹全碑汉碑笔锋
一个动作写出笔锋
旋转&跳跃
名家笔锋
张健书法作品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雕刻时光
对临《曹全碑》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