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常用灌溉模式与相应节水措施的探析
2016-04-21张万清信阳市江淮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张万清(信阳市江淮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农田水利常用灌溉模式与相应节水措施的探析
□张万清(信阳市江淮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农田水利灌溉以及节水工程所表现出的作用越发明显。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及节水工程正常利用,必须要确保节水效果的完善性。文章对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常用的灌溉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节水降耗之目的,提出意见和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1 农田水利灌溉
从当前国内农田水利建设事业来看,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模式,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适用范围也大相径庭。因此,在具体选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水利灌溉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灌溉效用。
1.1渠道防渗灌溉模式
所谓渠道防渗灌溉模式,即将每一个环节输出渠道,都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以此来减少渠道输水流失量,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从应用实践来看,该种防渗灌溉模式,既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还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就目前而言,国内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该种灌溉模式应用非常广泛,在未来农业灌溉节水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实践中,促使灌溉渠道防渗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可直接选用高强度塑料薄膜作为灌区干流、直流衬砌方式,这样可有效降低渗漏遗失量。
1.2喷灌模式
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喷灌模式,即利用水泵及相关设施,对灌溉水加压处理,当水进入管道以后,利用喷头将加压灌溉水均匀喷洒出来,实现农田灌溉之目的。就喷灌模式的应用效果来看,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可以对农田进行均匀喷灌,灌溉效果非常显著。从目前国内常用的喷洒技术模式而言,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全移动和固定式两种管道模式,其中固定喷灌模式操作比较方便,而且生产效率也比较高。然而,这种灌溉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即前期的投资比较大;对于全移动管道模式而言,虽然设备有效利用率比较高、投资较小,但是所需的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相关设备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和保养。这种灌溉模式既有其自身的应用优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需要和农田特点,合理选择,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1.3低压管道灌溉模式
所谓低压管道灌溉模式,即采用管道形式,将灌溉水直接输送至田间地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就该种灌溉模式而言,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利用了水泵、输水管、水源、以及辅助设备和配水装置等,其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有一定的应用优势,比如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方便管理。与此同时,在利用低压管道进行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实现渗漏、蒸发效果。相关资料显示,低压管道灌溉模式的应用,可使输水效率超过90%,该种灌溉模式在国内北方广大地区得到了有效应用。
2 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三种灌溉模式分析,笔者认为除合理选择灌溉模式外,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节水降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节水管理体系建设
从当前的农业灌溉模式来看,无法彻底改善缺水现状,实践中为了能够实现抗旱保收、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不断打井,或者利用灌溉剩余的水扩大灌溉面积,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节水降耗。针对该种问题,应当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去考虑和统筹农业节水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个技术问题,不仅涉及到农业结构调整,而且还关系着承包责任制、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种粮效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因此,要想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密切联系多个部门,使他们统筹协作,充分考虑制约现代农业节水的各种因素,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管理体系,以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推进高效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
对于农田水利灌区而言,地面水利用主要有两部分,即区内的拦蓄以及区外的引水,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可供水资源情况以及供用水规律。农业灌溉规划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的重要规划之一,必须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方便管理,提高运行保证率,做到农业灌溉最佳设计选型配套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田要确定灌区规模,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第二,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就灌区的地下潜水层来说,如同调节水库一样,补给量来自于降雨、渠道以及排水沟渗漏。区外地下水对其进行侧向补给,而区内的地下水则对其进行越层补给、人工回灌;水库的消耗,则主要是指自然蒸发以及开采和出流。上述两种水源一进一出,实现统一调度,比如采用区域均衡方法对其进行均衡分析;在合理开采布局的基础上,来确定开采强度,或者根据补给形式、开采强度等因素,来具体确定区域内的合理开采规划,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冲积平原为例,当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或者外引水源的可靠性相对较低时,必须发展井灌,采取以井补渠的方式;如果地下水超采较为严重,则需减少用水,并且对上游引水进行统一控制,修建蓄水工程,并且利用河流水源回灌地下水。即便在一个灌区范围内,地下水、地面水的动态规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上游,井、渠结合,渠是主要的部分;下游,井、渠结合,井是主要的部分。
2.3立足实际,采用切实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方法
现代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合理选择针对性的灌溉技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灌溉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农业灌溉技术方法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全面推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断引进和创新高效节水技术方法势在必行。目前来看,立足实际、可行的高效节水技术有如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生物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灌溉调控技术,第二种是3S技术应用基础上的节水技术。从应用效果来看,无论哪种技术手段,均可有效提高节水灌溉效率,促进国内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新农村经济建设。就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而言,除了上述几种灌溉模式,还可以采用微灌、步行式灌溉等模式。对于微灌技术而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控制水源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之目的。微灌技术设备,包含灌溉管控系统以及管道输水结构;其中,微灌技术设备,既可铺设在地表,也可布设在地下,节能效果也非常的显著。对于步行式灌溉技术而言,其具有设备拆装、携带操作方便等特点,在灌溉过程中利用简单的动力设备即可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同时这也是水资源匮乏地较为实用的选择。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灌溉关系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应当不断创新节水灌溉模式、改进灌溉技术,综合节水技术措施研究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上述措施的应用,基本可以满足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灌溉保证率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增产以及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陈春文.浅谈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J].科技资讯,2012(21).
[2]陈汝梅.浅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技术运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3]李丽,有关农田水利资源节水灌溉措施的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5).
[4]蒋建荣.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9).
[5]吴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9).
[6]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责任编辑:国立杰符蕾)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2-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