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军校与近代中国
2016-04-21本刊编辑部
三大军校与近代中国
到了近代,新式武器和先进军事技术输入中国,旧军官已难以适应新作战形势的需要,于是专门培养新式军官的学校应运而生。保定军校、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透过三大陆军军官学校的发展可以管窥近代陆军的历史。
北洋遗物的近代演义
1902年,经清政府批准,直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西关小集街创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教程以步兵操典为主,并教以军制、战法、通信、测绘、数理等。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拉开了保定军校的序幕,之后,保定相继开办了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等著名军校。
“保定军校从1902年建立到1923年结束共21年。”保定市文化局原局长王福友表示,“清末民初以后直到上个世纪上半叶,举凡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变革和重要事件,无不有保定军校生参与。”据粗略统计,其毕业生(含肄业)中,仅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1600多名,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上世纪20年代风云一时的直系军阀吴佩孚24岁从戎,1903年被推荐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毕业后,因得曹锟器重,吴佩孚平步青云。进入30年代,站在舞台中央的就变成了一位光头清瘦、操浙江奉化口音的人——蒋介石,1907年保定军校留日预备班学员,主修炮科。
在旧式军队发生巨大质变的转型时期,保定军校的培养方向已经基本上包括了新式军队行军打仗、宿营训练各方面需要的军事人才,这原本是清政府用来维持统治的举措,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保定一系列军校培养的军校生和新军一样,成了辛亥革命的生力军。
黄埔军校
从保定到黄埔:军事中心的南北转换
时人常言,“北保定南黄埔”,保定系与黄埔系曾被视为国民党军政体系的两大支柱。此外,还有一层含义,那便是没有保定就没有黄埔。
1923年8月,保定军校停办。不到一年后,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自黄埔军校建校到1928年3月成建制迁往南京的四年间,在黄埔本校效力的保定军校生共有327人,占军校官佐、教官总数的80%,对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发展,乃至对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埔军校全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因创立于广州城外黄埔长洲岛而得名。以现代军事教育观点来看,黄埔军校的训练水平很难说有多么高深,如果只从实际训练科目来看,这里仅相当于一所速成的军事技校。因为军事斗争需要,原定3年一期的训练计划缩短为半年一期。
黄埔军校虽然是一所速成军校,但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质量之高,堪称奇迹,在日后国共双方高级将领中均占据显赫位置。国民党阵营中,校长蒋介石自不必说,先后担任教官的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张治中、刘峙、周至柔等都成为上将。
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很少有学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云南讲武堂与“滇军”诞生记
近现代史上的三所著名军校,云南讲武堂是唯一的省办军校。
被称为“滇军”的云南军队曾是有口皆碑的一支劲旅,它的士兵多半是纯朴的云南子弟,军官多半来自神秘又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1899年设立云南陆军武备学堂,校址在翠湖畔。武备学堂以洋枪洋炮操练,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这个学校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
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昆明创立,教官大多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且多为同盟会秘密会员。讲武堂创办初期教学内容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大体相当,军事学教材大都直接采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材。
讲武堂的课程分普通科学和军事科学,包括国文、伦理、器械、算术、地理、历史、英、法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以及野外演习等。
一个国家的衰败是从军事力量的萎靡开始的,而一个国家的复兴也是从它的军事变革开始的。讲武堂创办之初就面向社会招生,办成了正规的陆军学校。1911年爆发的云南重九起义,以及随后的护国战争中,都可以看到云南讲武堂师生的奋勇作为。
(《齐鲁周刊》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