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适合学生科学探究的生态校园

2016-04-21陈伟泉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科学

陈伟泉

儿童从认识周边环境开始认识世界,校园需成为儿童可亲近、最有趣的认知环境。立足小学科学课程视角,校园绿化景观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进行有序开发利用。科学教师通过参与规划建设生态校园,培育校园生态课程资源,组建学生社团开展生态实践体验活动,将校园转变为师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大课堂”,从而建构实践体验式生态校园。学生喜爱生态校园,开展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学习乐趣,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学经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笔者去思考。

经历一:面包是买来的。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面包发霉了》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与学生讨论“面包是主食吗?”的环节,兴之所至问“面包是怎么来的?”。同学们众说纷纭:“妈妈蒸的”“街上卖的”“肯德基商店有卖的”,等等,心想可能问题指向不明确,就追问道“面包是什么做成?”学生竟然面面相觑,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知道,从电视看到过面包树,面包是面包树上长的”。面包是由面粉做成的,而面粉是由小麦磨成的,原以为学生应当知道这一常识,可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就做了小调查,发现全班学生没有一人看到过小麦,只有不到30%的同学知道或接触过面粉。

从这次教学经历可以看到,当下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与真实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他们不是被兴趣班、考分禁锢在室内,就是被虚拟网络世界吸引,缺乏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和必要技能,日常生活长期被长辈包办替代,能走进大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缺失生活和自然的亲身体验,童年成长脱离“地气”。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生态环境。学校标准化建设以来,校园绿化景观为师生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看到校园植物四季变化,能激发起他们探究认识校园生态的兴趣,增加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但是,校园草坪封闭管理、植物景观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忽略了学生对自然环境本能的需求,更没有为学生亲近和接触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建设美丽校园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生态环境应成为学生可以安全、自由地去观察、触摸、欣赏之场所。小学科学课程中生命部分有许多内容就是认识周边环境和开展简单的种植、养殖活动,科学教师要从课程角度出发将校园建设成实施课程的资源库,培育成学生开展实践探究的学习场,为学生搭建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外部世界的平台。科学探究为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是从认识了解校园、社区等周边环境事物开始的。我们有足够大的校园,完全可以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为此,科学教师要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积极建构适合学生实践体验的生态校园。

1参与规划建设生态校园

生态校园建设需要整体规划,逐步实施。对于校园功能布局、校园文化、绿化景观等诸多方面,科学教师应该积极建言献策,参与规划设计,积极推进生态校园建设。新建的学校先有规划再建设,可以建设适合的生态校园;老校园虽基本成型,但也可通过有序规划逐渐建设成生态校园。

首先是植物多样性的规划。校园植物多样性就是一本植物科普书,丰富植物品种能使校园更有生机。首先调查校园已有的绿化情况,摸清楚校园植物品种、数量,清理出可以调整和种植植物的区块。然后,向学校提出整体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待得到学校支持后,再规划建设实施。

其次是抓住校园改造机会,规划建设生态校园。校园改造往往重视景观建设,如果以生态校园建设为出发点,可以提升景观品质。我校科学组教师利用校园改造扩建的时机,提出将喷泉景观整合为水生动植物区的方案,建设了约40 m2的生态池,5年来有了金鱼、泥鳅、莲花、菱角等10余种水生动植物,生机盎然的生态池吸引师生驻足欣赏,成为校园特色景观。

我们把学生作为规划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我校草坪都种植的是可踩踏品种,学生可以自由进出,甚至可以在草地上踢球打滚。各类植物都被挂上了卡通式名片,以方便学生认识,并留出一块地任由植物自然生长,让学生感受野生植物成长变化规律,学生也喜欢在那里捕捉昆虫。另外,我们还开辟出约150 m2种植园地,学生亲自种植各式蔬菜瓜果。总之,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生态校园规划建设要利于学生活动,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

2备环境课培育课程资源

在解读科学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备校园环境课。每年,科学组对科学课程中生命单元内容进行全面解读,整体排列出教学内容,对照校园实际或调整安排教学活动,或适时适地在校园中填补。例如,不同植物茎生长方式这一课时的教学,要采集不同种类茎也有困难。为此,校园种植了葡萄、黄瓜、爬山虎、凌霄花、紫藤、豇豆、花生、芋艿等多种植物,充足的植物品种就为教学准备了丰富资源。

备校园环境课还需要关注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任务。学生生活经验要在生活中获得,应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学校应努力为学生补上生活经验课。校园的种植园地,按时令分批种植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番薯,以及江南的特有水生荸荠、茨菇等。参与种植的学生查资料设计出介绍作物名称、生长周期、环境条件因素等卡片,将卡片插在相应作物中。其他同学在与实物对照后,认识了常见的农作物,在持续了解成长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

3组建社团体验实践乐趣

在建设培育生态校园的过程中,科学教师应充分开发其教育功能,动员和鼓励学生观察校园生态变化,春天告诉学生到生态池观察蝌蚪,秋天提醒学生水稻穗黄了……。同时,我们组建了小农夫工作坊、小太阳气象站、小动物之家(羊倌)3个学生社团,组织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深度参与生态校园建设。学生踊跃报名参加社团活动,动手、动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验童年生活乐趣,给生态校园带来生命活力,成为童心乐园。

小农夫工作坊社团的学生在校园参与培土种植、除草管理、采摘收获等实践活动,使生态校园充满活力,并从中获得创造劳动的趣味。4月中杨梅树结了青果,社团学生分组每天值班看护;6月初黄色、红色、青色杨梅挂满枝头,全校师生啧啧称赞;6月10日全校每位师生亲手摘到一颗成熟杨梅品尝。杨梅成长过程就是全体师生发现美、保护美、欣赏美、品尝美的过程,不仅小农夫们得到锻炼,为师生带来惊喜,而且带动全校师生关注校园变化、爱护校园环境、共创生活趣味。

4现场探究感受大课堂魅力

3年级上学期科学《植物》单元之《水生植物》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生态池边,现场触摸、观察生活在生态池中的植物,师生经历生动有趣的室外科学探究之旅。学生观察到水中植物金鱼藻,浮在水面的浮萍、水葫芦,长在水里的睡莲花和菱角,产生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实地取材解决问题。如“水生植物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同学们有许多猜测:植物重量很轻、有茎或根等结构支撑着、叶片大像船浮在上面等。教师分组让同学们掰开水葫芦叶片的葫芦叶柄,发现是棉花一样的松空组织,叶片中充满气体使叶片变得很轻才浮在水面。有同学发现菱角叶片也有这样的结构,教师就捞起一株菱角发给各组观察,同时又摘一片睡莲花叶,指导学生观察中空的叶柄和充满空隙的叶片。通过对多种水生植物实体的观察,学生知道了水生植物浮在水面的原因。

走出教室到校园现场学习科学,在生态校园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校园就变成了师生“大课堂”。生态校园的“大课堂”没有严谨的课堂规范约束,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身体等各种感官,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氛围,增加了同伴互动机会,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喜欢生态校园“大课堂”真实的学习现场,师生探究身边问题,人人可以亲自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生态校园“大课堂”,以生动的教学方式、丰满的学习内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总之,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建设生态校园就是让学生拥有舒适、美丽、生动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喜爱生态校园,他们渴望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大课堂”,积极展开实践探究活动,积累生活经验,体验到亲近生态校园的乐趣。同时,培育实践体验式生态校园的过程,建构了校本化科学课程,使教育活动接“地气”。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麻辣师生
科学拔牙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