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科学精神锻炼探究习惯

2016-04-21陈文广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5年3期
关键词:动脑动手事物

陈文广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

1.1观察的客观性

“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例如,鄂教版3年级科学《水是什么样的》、《怎样使水变清》、《烧开水》、《蚕宝宝》等都需要对自然现象和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才能发现实验结果,从而有效认识自然事物。

1.2观察的持久性

要通过教学有意识的教育学生观察一定要有耐心,告诉他们有些现象的观察从开始到结束需要很长时间,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所能获得的。达尔文经历了几十年坚持不懈地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比如鄂教版3年级上册“家养小动物”一单元中,对这些小动物的观察就需要很长时间,要对不同时期的动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从它们身上发现生活习性和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也就需要从每一节课开始,从观察每一件事物入手,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品质。

1.3观察的敏锐性

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的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例如,鄂教版3年级上册《水位为什么会上升》、《水是怎样变热的》等课文,就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位上升的那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如果观察不认真不及时,水位很快就会下降,也就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1.4观察的全面性

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鄂教版小学科学3年级“家养小动物”一单元中,要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全面的观察,既要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样子,还要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喜欢吃什么,然后才能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不能只观察它们的某一个方面,否则就不能对这些小动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种食物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2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葫芦画瓢,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从教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是依赖教师,而是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看“热闹”,不注意看“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他们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得到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要像科学家那样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来。

4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教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获得成功,学生会收益更大。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受益。例如,鄂教版科学3~6年级有很多单元、很多课文都需要进行类似的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理清问题,解决疑惑。

5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生活中、自然界中去学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科技音像资料或智力玩具等。如《森林群落》、《池塘群落》、《卵石的形成》等课文,如果只是在课堂上或在家里听教师和家长坐而论道,学生是无法深刻理解的。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追求科学的精神的建立,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动脑动手事物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奇妙事物用心看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春天来啦(2则)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