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博物馆:“与华相宜” 凝聚历史文化传承

2016-04-20高鑫

中国报道 2016年4期
关键词:渭南文物博物馆

高鑫

陕西省渭南博物馆,不仅以“与华相宜”为主题肩负着传承历史人文、记录文明的使命,也承载着启发智慧、推动创新的时代担当,是凝聚民族情感和气质的重要纽带,同时也让积淀几千年的文明基因焕发了活力。

2月27日,陕西省唯一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型国有博物馆建设项目——渭南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 同日,具有“中西合璧盛清瑞宝”美誉的“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展”也在馆内展露真容。这不但是国宝级文物首次在西部的展出,而且开启了“与华相宜”渭南博物馆之旅。仅2 月27 日至3 月24日短短27天时间,进入博物馆参观人数就超过25万余人次,大大刷新了同期西岳华山等众多知名5A级景区的游客人数。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5日在西安博物院视察时曾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渭南博物馆的开馆,不仅以“与华相宜”为主题肩负着传承历史人文、记录文明的使命,也承载着启发智慧、推动创新的时代担当,是凝聚民族情感和气质的重要纽带,同时也让积淀几千年的文明基因焕发了活力。让公众分享文化盛宴,让文物回归社会价值,是在“华夏之根,文化之源,山河圣地,人文渭南”、“渭你而来”、“趣渭南”等营销创新上的再一次飞跃。

在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看来,渭南博物馆建成开放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增强发展软实力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建成开放将为弘扬渭南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品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渭南市市长李明远认为,渭南博物馆馆藏丰富、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建设规模和功能走在地级城市前列,它用优秀的文化历史根脉滋养着渭南精神,是一座承载渭南深厚历史的高雅殿堂和展示渭南美好形象的新“名片”。

“与华相宜” 凝聚渭南精神

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地形地貌多样,秦岭、黄龙山脉,玉屏侧立;黄河、渭河、洛河,三水盘流;中部平原,广袤坦荡,一望无际。这里,亦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浓缩了华夏儿女的艰辛辉煌,演绎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何讲好渭南故事,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是提给渭南博物馆建设者们的一道难题。从2009年开始筹建,到如今的正式开馆,“七年砺一剑”换来渭南博物馆的靓丽登场。

走近渭南博物馆,总投资3.88亿元,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达3.5874万平方米的建筑厚重大气,充分体现了渭南人刚毅硬朗的品质,是渭南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的有机融合,主体建筑共分四层,其中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其面积为陕西城市博物馆之最。走进展厅,触摸历史余温,一同聆听渭南独有的故事。从物华天宝——渭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到远古寻根——史前时期的渭南;从先秦记忆——夏商周时期的渭南到京畿重地——秦汉时期的渭南;从龙兴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渭南到国脉所在——隋唐时期的渭南;从俗风和雅——宋元明清时期的渭南到烽火秦东——近现代的渭南,渭南博物馆的展览以“与华相宜”为主题,遵循“以人为本,展现文化,一条主线,突出特色,多个亮点”的思路,八个单元一改传统展陈脉络,以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为节点,以渭南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精选渭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代表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文物,科学配置背景知识、辅助展品,以专题形式为主,“珍珠”串线,形象展示了钟灵毓秀、古老神奇,与中华民族脉搏一同跃动的关中东府渭南。

在这里,游客能够全方位了解到渭南的地理地貌、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走进“远古寻根”单元,我们仿佛闻到了以“大荔人”为代表的原始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气息。“中华文字之祖”字圣仓颉,被后人尊称为“亚父雷公”的雷祥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都成为博物馆文化密码的精华。先秦记忆单元凸显了夏商周三代文化在渭南的印记,先秦文化在渭南的辉煌成就。……还有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杨虎城、习仲勋等革命事业的践行者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渭南博物馆,参观者像亲身穿越历史千年,身临其境;每一个单元都像拜读一部非常丰满的历史巨著。渭南博物馆主题“与华相宜”凝聚了文化精髓,形成了古韵新风横跨千年的文明磁场。

走进博物馆,参观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洗礼,亦可感受现代全新的设计展陈理念。在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而布局的“全景渭南”规划展示厅,人们可以任意欣赏城市和各区市县的现代风貌、发展规划和未来愿景,还特别采用科技手段对如今渭南的古镇、名村进行图像立体还原;而旅游的展示、服务、体验功能则贯穿于整个博物馆中,民众可以在自驾游体验馆里感受自驾渭南山水的乐趣,也可以在自然风物成像体验区内选择华山、少华山等任何一处著名景观前身临其境的留下倩影。

对于渭南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博物馆对于弘扬渭南历史文化的现实意义,慕名而来的渭南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会长、渭南文化名人祁吉寿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座博物馆对500多万渭南人民而言不啻为一个福音。渭南博物馆汇聚了渭南历史文化的亮点,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脉搏。祁吉寿感慨地说:“渭南博物馆创造了一个对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行梳理的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重温历史,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让我们进行自我‘精神补钙’。”

还景于民 打造文化盛宴

3月9日,渭南气温骤降,飘零而落的雪花让人真切感受了一把倒春寒的威力。但在渭南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瑟瑟寒风却挡不住众多“文物迷”的热情,博物馆的入口处仍然排起了长队,连值勤的保安老李都觉得佩服:“这么冷的天还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博物馆的魅力还真是大!”

如何让新建的博物馆不再走入许多地方常见的虽具历史文物荟萃,文化艺术殿堂之地位而民众却敬而远之的传统运营模式,渭南市委、市政府对此有明确的要求:新建城市博物馆既要全面展示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承担城市文化“会客厅”的角色,又要承载市民文化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展示中心的职能,使文化活灵活现走进民众,让游客在这里能够轻松享受便捷的“渭南服务”。简言之,就是还文化于民众,还景观于游客,全面盘活博物馆资源,使其成为渭南旅游文化的又一景观和新的市场亮点。

为创新运营模式,按照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先后走访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国内文物单位,并请国内外众多旅游机构和知名专家作指导,创新式开启了“博物馆+旅游”独特的运营模式。

何为“博物馆+旅游”?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霍文军认为,就是依托博物馆场地和文物资源,整合大众的文化诉求和游客的服务需求,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展示、文物研究、文化体验、旅游促销、游客服务和民众触摸现代城市风采的大型综合运营体,通过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实现所有功能灵动、互补、交叉与相映增辉,让静态的文化活起来,让书本上的人物动起来,让渭南的山水走进来,让游客对渭南的印象立起来,让民众与博物馆全面互动起来。

从正式建成开馆后就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到博物馆500辆车位全部免费泊车;针对残疾人和无人陪伴的孤寡老人,开辟有专人引导的绿色通道;馆内提供免费讲解、免费饮用水、专业咨询台等多种服务;特别开启了预约参观、聋哑人群特殊手语讲解等服务,长达数百米的排队等待,通常只需20分钟便可进馆参观,也让人着实感受到了以旅游人性化服务运营城市博物馆的热情与细微之处。

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张泽告诉记者,下一步,渭南博物馆还将进一步完善休闲服务和游客集散等功能项目,为做实“博物馆+旅游”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努力让城市博物馆成为渭南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金色名片,为正在到来的大众旅游时代发挥更好地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渭南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三国渭南之战
露天博物馆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
A Model Analysiswhich Consider Direct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of HIV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