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问互联网医疗

2016-04-20袁阳平

支点 2016年4期
关键词:支点医疗机构医生

袁阳平

核心提示:互联网医疗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颠覆传统医疗并非一蹴而就,其未来发展需要将线上诊疗和线下服务结合起来。

不管哪个行业,“互联网+”的核心都不是互联网,而是行业本身,医疗行业更是如此。

医疗行业在整个产业链条、社会关系之中,贯通首尾的始终是人,是健康,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面对正在风口上的互联网医疗,本刊邀各方专家探讨互联网对传统医疗的颠覆和改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可能性,寻找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出口。

能否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支点》:互联网医疗在医患关系、流通渠道、服务生态、诊疗方式、思维模式五大方面,催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变革?

黄畦:有限的医疗资源与无限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医疗领域的主要矛盾,也是造成“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随着目前科技进步和医改的深入,互联网医疗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路径。

刘华子:我认为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和落实,能够将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可减少轻症患者在大医院的聚集;

二是通过海量患者案例及治疗方案等资源分享,提升医生知识面与专业技能;

三是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转效率,通过减少患者挂错号、缩短候诊时间、诊前与诊后沟通等方式,提升就医体验;

四是将打破医院的信息封闭,结合体验机构的健康数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数据等,共同形成立体连续的患者数据,为其生活方式改良、诊疗手段的选择等提供数据支持。

《支点》:互联网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失衡,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那么,它能否成为破解医疗资源不均的“良药”?传统医疗行业与互联网医疗又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刘华子:互联网医疗可以辅助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达到减少轻症患者在三甲医院的汇集、患者与医疗资源的高效准确匹配、增加医疗机构运转效率的效果,间接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黄畦:对传统医疗行业来说,要有更大的改革勇气,更强的改革智慧,更广的改革胸怀,接纳、适应、包容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医疗行业变革和阵痛;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就是要积极融入国家医疗改革的大潮中,提升、提高、改进医疗行业效率、质量及服务水平。

颠覆传统医疗从何做起

《支点》:医保的缺位、公立医院的壁垒等诸多因素,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深入前行的障碍。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立足点何在?

刘华子:在线下方面,医疗机构以治病为主要目的,采取按诊疗次数和项目收费的原则运行,这极易造成医保的过度使用。另一方面,商业保险机构对医疗机构几乎没有掌控能力,从而导致商业保险无法盈利,也无法为患者的合理就医行为买单。

在线上方面,目前互联网医疗无法有效证明健康管理对患者的意义,导致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设计还需探索。

目前互联网医疗只能在线下医疗服务的外围做一些提高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服务,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医疗痛点,是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立足点。

王平:我们看到,有些患者的病情随时都在变化,这给医生在互联网上诊治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如何保证就诊安全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互联网医疗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与引导,包括费用、人才、技术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支点》:那么,解决这一医疗痛点具体又要从何做起呢?

刘华子:我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关键点,是在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医疗资源的运转效率。以在线问诊为例,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单位时间内医生应对患者的数量和效率,为患者做好诊前、诊后的咨询服务,减轻就医压力。

王平:第一,互联网医疗在线上线下要表里如一,保证互联网医疗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第二,培养互联网医疗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包括涉及互联网医疗相关技术、产品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医学教育要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第三,互联网医疗要从先易后难入手,容易做的先行先试。比如睡眠监测,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监测,包括睡觉翻身的次数、呼吸心跳的频次等。这些监测数据,可以为医生就诊提供参考。所以,老人护理和对孩子身体的监测等相对容易的医疗领域可以先试先行。

《支点》:随着资本涌入,互联网医疗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医疗行业生态环境,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的出路?

刘华子:虽然目前互联网医疗尚无法有效改变就医现状,但从长远看,互联网医疗在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提升运转效率、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王平: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改变。我们日常健康信息的采集、对疾病的远程会诊诊疗、康复,包括目前悄然流行的滴滴医生等,这些就是人们对互联网医疗逐步了解和接受的过程。

同时,我们要看到,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互联网是建立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要想发挥好桥梁作用,就需要医生了解患者所有的健康状况。从这一方面讲,未来想达到在家里就能就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互联网医疗要将线上医疗和线下服务等结合起来,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化解网上医疗风险难题

《支点》:对于初级阶段的互联网医疗,还有许多患者存在“不敢尝试”的心理,这都是因为医疗行业一直存有的风险问题。那么,对于网上医疗,我们又如何看待和化解其风险难题?

王平:国家政策和法规应对互联网医疗进行引导,同时也应起到保障作用。

患者进行网上诊治难免会有风险,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规规范它,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虚假信息对消费者的误导和伤害。

同时,要引导大型医疗机构和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和医疗服务,让他们重视对医院的宣传,比如对医院的公众号的宣传、对医生的宣传,有些医疗协会对医院的专科和专家的推荐,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引导。

另外,在医疗费用方面,患者直接去医院看病,有医保的可报销,但在网上看病,这个费用如何报销;而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网上咨询和诊疗的收益如何得到保障,即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机制和管理机制,需要权威的管理专家去研究解决。

刘华子:在医疗纠纷确认方面,如果医生在互联网医疗企业执业,服务范围将不仅仅局限在咨询服务,医生提供诊疗服务的事项和后续产业纠纷时的责任认定,尚需国家相关机构明确。

我们要看到,部分医疗机构有能力自主研发移动应用,若此类医疗机构与区域性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其移动医疗应用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类医疗机构深入涉足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风险,要引起重视。

另外,在政策风险方面,以远程医疗为例,目前国家规定的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仅限定在医疗机构之间。同时,对于医药电商而言,国家尚未放开处方药的网售限制等。

《支点》:互联网医疗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黄畦:我认为,互联网医疗还需要尽快明确如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第一,互联网医疗机构、企业等要进行准入审批,对其经营服务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先进经验,要尽快出台互联网医疗机构、企业的审查备案,技术设备标准。同时,还要尽快完善网上医疗服务范围、医生资质的注册,以及医疗纠纷的鉴定与处理,患者的维权等政策法规。

第二,要尽快拿出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支付体系的管理办法。因为从目前和长远看,中国医疗的支付由医保和商保承担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因此,将互联网医疗尽快纳入这两大支付体系,对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第三,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要引起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巨大,这些投入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持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筹安排,各大医院往往各自为战,自成体系,造成资源难以共享、重复建设。随着互联网医疗迅速发展,各大医院的缺陷与弊端日益凸显,甚至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缺陷与弊端还包括医疗信息代码、资料、数据等方面,其中许多涉及国家医疗安全、医院核心信息以及患者隐私。国家不仅要出台并完善相关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应尽快出台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与应用等政策。

刘华子:首先,在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方面,需要细化医疗事故的责任归属、服务费用标准等;其次,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还需确认,如医生多点执业落实后,在线问诊服务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未来在线挂号服务能否收费,鼓励医疗机构自主管理还是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最后,还需在保证患者就医、用药等用户信息的安全,以及在患者通过互联网就医而产生医疗纠纷上,出台相应细化政策等。(支点杂志2016年4月刊)

猜你喜欢

支点医疗机构医生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