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6-04-20杜黎明彭昌家
杜黎明 彭昌家
摘 要:该文介绍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合理轮间套作和混播,加强健身栽培,药剂拌种以及药剂防治等,旨在指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96-02
四川省南部县升水镇因修建升钟水库后建乡镇而得名,位于南部县西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大陆型气候区,气候较温和,雨量较充沛,四季之间及山上、山下气候差异明显,7~8月最高气温为37~41℃,12月至次年1月最低温度为-2℃左右,平均温度12~20℃,正常年景年降雨量在600~750mm,但雨量分布很不均衡,12月至次年5月前降雨偏少,7~9月降雨偏多,多年来气象规律是春旱连夏旱接伏旱,秋涝8~9月间,冬干年年与春相连。由于海拔高度差异,日照时间也各不相同,引起峡谷与高山之间的农作物出苗与收割,相差7d左右。升水镇耕地面积253.33hm2,其中小麦面积166.67hm2,总产875t左右,分别占全镇粮食面积和总产的39.0%、40.0%,是全镇第一大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每年都给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全镇常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在200~300hm2,重发年366.67hm2以上,若防治不力,将损失小麦约30%~50%。为进一步加快全镇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进程,笔者通过几年小麦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并在全镇推广应用,基本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南部县升水镇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为全镇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和相同生态地区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农业防治
1.1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 积极推广种植绵麦51、川麦104、南麦618、川麦64、南麦302、中科麦47等抗(耐)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搞好品种布局,同一生态区尽量多种植不同种质资源的小麦品种,亲源关系越远越好,防止品种单一化。
1.2 规范改制,合理轮间套作和混播 麦/玉/苕(豆)可推行“双83.3cm(即双二五尺)”、“双100cm(即双三0尺)”留行,城郊和平坝地等可大力推行“双166.7cm(即双五尺)”、“双200cm(即双六尺)”,稻田推行固定厢沟免耕种植模式。搞好轮间套作和混播可有效减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与纹枯病发生危害。对条锈病重发地方,要大力实行小麦间蔬菜、胡豆、豌豆、大麦和油菜,并采取多品种混播,可有效减轻条锈病发生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等重发生的地块,可与蔬菜、油料、红苕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期限一般为2~3a。
1.3 加强健身栽培,提高抗逆力 搞好选种和晒种,做到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推行小窝密植,增加密度,搞好平衡施肥,稳氮增磷钾,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2 化学防治
2.1 药剂拌种 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2%干拌种子,或2%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按用种量的0.1%湿拌种,预防小麦条锈病和全蚀病,或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mL加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mL,然后对水2~3kg,拌麦种50kg,拌后堆闷2~3h后播种,预防小麦条锈病和全蚀病,并兼治地下害虫。也可直接选用药剂包衣的种子。
2.2 药剂防治
2.2.1 条锈病、白粉病 当条锈病病叶率达0.5%~1%时,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及时搞好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每hm2可用25%丙环唑乳油450~675mL,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1 800g,或20%三唑酮乳油900~1 200mL,或12.50%烯唑醇乳油450~675mL防治。条锈病在春节前务必做好预防工作,春季3~4月施药2~4次防治。
2.2.2 纹枯病 在杂草多、施氮量高、长势茂密和高感品种麦地,当分蘖末期病株率达5%,拔节期病株率达10%~30%时,每hm2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mL、或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 200~1 500g、或40%多菌灵悬浮剂1 500g防治。
2.2.3 赤霉病 在小麦抽穗至扬花盛期施药喷雾防治,如防后雨水较多,最多间隔7d需再防第2次,如遇较长时间连阴雨,在小麦灌浆期仍需补防1次。每hm2可用1%呻嗪霉素悬浮剂1 500mL、或多粘芽孢杆菌K3发酵液3 000mL、或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下转112页)(上接96页)300~450g、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0mL、或20%氰烯己唑醇1 500mL、或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50mL、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g+30%苯甲·丙环唑300mL、或50%苯并咪唑可湿性粉剂1 500g、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450~600g防治。
2.2.4 麦蚜和麦蜘蛛 当蚜量超过500头/100株时,当蜘蛛分蘖期达200~300头/100株,拔节、孕穗期达500头/100株以上,即需防治。每hm2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225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或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50g、或5%啶虫脒可溶性粉剂600g、或40%毒死蜱乳油900~1 200mL、或48%毒死蜱乳油750~1 050mL防治。
以上各药剂均对水450~675kg/hm2手动均匀喷雾,或对水112.5kg/hm2机动弥雾。对病虫混发麦地,可采取病虫“一枪药”兼治。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