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能否达成共识
2016-04-20张欣然
张欣然
摘 要:通过对每个思潮的概述与分析可以看出每一个思潮都有每一个思潮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但是在一些议题上来看是都是带有民族性的,在这点上看来,大家还是有些趋同性的。不过说他们达成共识还有些牵强。每个思潮不能达成共识的最根本原因,是所代表的利益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但是在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东西都要相对的改变,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想所有的思潮达成共识并不是大家想的都一样,而是大家都为了中国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处于一种和平相处的状态。 因为只有大家和平相处社会才能稳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思潮;意识形态;共识
在讨论中国社会思潮是否能达成共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对我国当代的社会思潮的分类简单的概述一下。就我国目前对社会思潮的分类和研究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三思潮、四思潮、五思潮和六思潮。在每个思潮中都有相应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三思潮的代表作者房宁,在《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①一文中作者将中国社会思潮主要分为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三大社会思潮,这些可以说是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早期回应,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时期社会与群众的愿望与诉求,每一种思潮不是孤立的静止的,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彼此间的联系。这一时期可以说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从而激发了当代中国思潮的兴起,可以说是在对“文革”的反思中直接带动了对人权观念、人道主义和民主观念的重新认识。作者指出这些社会思潮不一定都是错的,而是要正确分析,找到它们值得为我们借鉴的地方。
四思潮的代表作者靳辉明,在《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与思考》②一文中提到了当前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分为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
五思潮的代表作者张飞岸在《评析当代中国五大社会思潮》③中,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冲击较大的社会思潮分为:新马克思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主义思潮、新古典自由主义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他在文中提出了一种思潮便是新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是属于体制内左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反应。
六思潮的代表作者王开元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述论》④一文中从六个方面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他用辩证的眼看问题,每一种思潮都有弊也有利,不能一味地打击。对各种思潮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的那部分我们应该去学习,对各种思潮具有消极否定影响的那部分应该批判,要自觉抵制这些错误思想给社会带来的侵蚀和腐化。他最后指出不管哪种思潮都不能凌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上,不能凌驾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与领导。要把社会主流思潮同我国执政思想紧紧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分析开来可以发现真正的大同景象实在是困难重重,每一个思潮在当今的中国是各不相让的。
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分述
下面是本文所涉及到的五种主要社会思潮目前在我国研究状况的分述如下。
(一)新古典自由主义,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是西方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派在中国的一种反映。在西方,新保守主义被看做一股坚定维护资本和权贵利益的反民主力量,其开始于西方上层精英对 20 世纪 60 年代激进民主政治的反制。他们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使得自己的利益不受民主化的迫害。新保守主义是美国最上层统治精英开出的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药方。中国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特点是扬自由、抑民主。在经齐上主张彻底的市场化和私有化。
(二)自由主义,中国自由主义基本上分为三派:新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区别于西方的自由主义,中国的自由主义兴起于西方自由主义开始保守化的 20 世纪 80 年代,因而整体上具有右倾于保守主义。中国自由主义者之间的左、中、右分歧并不明显,他们基本上都支持完全的市场化,认为国家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种危险的力量,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倡导个人权利优先。他们更类似于美国的共和党而不是民主党。
(三)新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和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是大大不同的,可以说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同道基本上属于中国“新左派”的阵营。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体制内左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反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决定了对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突破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内部的理论创新开始。当时是以刘国光为代表的新马派首倡经济体制改革,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体制内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派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探索,其目的和初衷无疑是为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实现共同富裕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好的发展,打破当时的经济困局。这无疑是一种创新,一种针对自己国家国情的创新。
(四)文化保守主义,儒学的复兴可以说是21世纪在中国思想界尤为突出的事件。“国学”、于丹等可以说是当时人们比较热的话题。当然儒学复兴是西方保守主义中国化的结果,这一复兴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新儒家学派。新儒家主要来源于本土儒学结合西方政治哲学的创新和西方斯特劳斯学派在中国的变种,另外最近几年,一部分自由主义学者也开始强调自由主义在中国与儒家文化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当然区别在于文化保守派的学者们他们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尊崇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主体性。陈明认为,“国学热”是一种中国人应对文化危机的自觉。而文化危机产生的原因则在于民族主干性文化话语系统的缺位。所以,他主要从民族话语系统重建的角度来理解儒学的意义和价值,并认为与西方文化相比,儒家文化在民族话语重建上具有优先性。蒋庆强调,在思考当今中国的政治问题时,所谓的“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就是“王道政治”,他认为“王道政治”应该成为中国政治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中国社会思潮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可以说中国的社会思潮是中国各个时期的特色产物。每一种思潮都会相应的促进一些事物的发展。 同时也是当时一些事件的回应。很多思潮也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反思。 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模式为议题的向性的研究来看。可以说中国的社会思潮是中国各个时期的特色产物。每一种思潮都会相应的促进一些事物的发展。同时也是当时一些事件的回应。很多思潮也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反思。
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模式为议题的向性的研究来看。虽然每一个思潮都有每一个思潮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但是在一些议题上来看是都是带有民族性的,在这点上看来,大家还是有些趋同性的。不过说他们达成共识还有些牵强。每个思潮不能达成共识的最根本原因,是所代表的利益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但是在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东西都要相对的改变,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想所有的思潮达成共识并不是大家想的都一样,而是大家都为了中国未来更好的发展而处于一种合平相处的状态。 因为只有大家和平相处社会才能稳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大家要相互宽容相互尊重,适当的方面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对改变。 从而达到一种理性共识的状态。 使得中国的各个思潮不是处于象牙塔中孤芳自赏的状态,而是作为一种力量让国家变得更加稳定繁荣。
注解:
① 房宁,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J],权利、责任与国家,复旦政治学评论第 4 辑。
② 靳辉明,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 年第 21 卷第 2 期。
③ 张飞岸,评析当代中国五大社会思潮[J],社会科学报,2012 年。
④ 王开元,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述论[J],华章,2013 年第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