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影响因素探究

2016-04-20寸琰梦

2016年7期
关键词:乡镇政府影响因素

寸琰梦

摘 要: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决定着乡镇政府执行相关政策指令效率的高低。探究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为乡镇政府更好地履行各种政策指令执行职能提供指导。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本身、执行主体、 执行客体、 执行资源、 执行制度和执行环境等方面。

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影响因素

一、概念界定

我国的行政体制决定着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必须接受上一级政府,即中央、省、州(市)、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其根本任务就在于执行上级政府、行政组织的行政指令和方针政策。在我国,政府权力的运行是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全国各级地方行政机关的工作,制定政策,然后逐层下达行政指令,体现到最低一级的基层政府最主要的便是执行职能。因此,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即是乡镇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提高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乡政府的行政执行力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因此,认真研究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对促进乡镇政府有效执行上级政府政策指令、提高乡镇政府执政能力及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影响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因素

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责任、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影响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其受乡镇政府内部组织政策执行机构、执行人员、执行制度、执行环境、执行资源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是一种“整合力”。

(一) 行政政策本身因素

政策的制定是整个行政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因此,政策的制定应当具有其科学性。其科学性指政策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的政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仅会损耗政策执行者各种资源和力量还会直接损害广大目标群体的根本利益,违背政策制定的初衷。其次,政策的明晰性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明晰的政策使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对象可以相对简单、容易地执行与理解政策,从而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往往会给政策执行中的投机取巧者留下钻空子的余地。再次,政策的执行需要配足相应资金和人力资源,它是政策执行过程的物质保障。

(二)执行主体因素

一项行政指令的执行都有其相应的执行主体。所谓执行主体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内部承担相应政策指令执行的各级组织部门及其人员。

首先,结构合理与功能完善的行政组织是行政指令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合理的组织结构即指组织的层级和幅度适当,各组织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协调一致,组织关系权责明确。其次,行政人员作为行政组织的基本元素,其个人所应当具有的一定专业和道德素养直接影响政策指令的执行效率。现实中,相关公共政策、行政指令在执行中存在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执行主体缺乏全局观念,思想狭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只局限于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造成的。因此,应当重视政策思想传播,定期为执行者提供相关业务素质培训,为提高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提供智力保障。

实际上,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基层政府,由于政府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构成政府组织的核心要素是政府组织成员,因此组织的架构、动作机制、人员素质高低和组织文化等都会影响到政策指令执行的效果。组织的层级和幅度会影响政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组织内部运作不顺畅会降低政策指令执行的效率;组织内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政策指令执行的质量;组织文化则会影响整个政策指令执行环境进而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

(三)执行客体因素

执行客体即乡镇政府政策指令执行的目标群体和受益群体。执行客体即政策的目标群体对待政策的态度关系着行政执行力的有效实施,就如“鱼”与“水”的关系,相互依存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是党和国家政策设计与制定的根本标准。因此,制定民主正确的行政政策自然会受到广大的受益群体的簇拥与支持,行政执行的过程便有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政策指令目标群体与行政执行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受目标群体的大小和目标群体利益影响的幅度影响。一般来说,从政策中受益的人总是持积极态度支持,而与政策利益无关或利益受损的政策对象可能对政策持消极或抵触情绪。政策目标群体影响的辐射越广,那么对政策指令产生的阻力就越大。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遇到的目标群体阻力,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补偿或政府强制执行来实现。而普遍认为,采取政策补偿更容易稳定地实现政策目标,但需要相当的财政支持。

(四)执行资源因素

执行资源主要是指保障政策指令有效执行所必须的各类资源条件,一般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等。任何一项政策指令的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如果政府缺乏必要的、充足的执行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人力资源要求行政执行应当配备来执行政策指令的相关工作人员,而政策执行人员也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思想觉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任何一项政策指令的执行都必须投入一定的成本,即财力资源。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财政有限,有的基层政府往往会出于部门利益而放弃公众利益。财力发达的政府更有能力执行公共政策。因此在同一政策指令执行过程中,不同的基层政府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政策执行效果。特别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掌握充足的信息和拥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对政策指令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既做到充分收集信息,又要甄别信息的真伪,同时还需要第一时间作出反馈,保证公众知晓政策指令进度。再者政策指令的执行需要公众的协作行动,而对这一共同活动进行支配,就涉及到权威。没有一定的权威,就不可能形成一致的活动。政府的权威是保障政策得以执行的有力工具。

(五)执行环境因素

执行环境是乡镇政府所处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总称。任何公共政策指令的执行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乡镇政府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保持生态平衡来保证政策指令的执行。政治环境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国体、政体、结构形式等。营造民主与法治的政治氛围,有利于政策指令的运行。经济环境因素则表现为一国的经济体制、地方的经济状况、特定时期的经济政策以及基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行政执行力有一定影响。社会的文化会影响政府组织及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其执行手段等。良好的社会环境表现为公民对政策的支持及与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互动关系,是政策执行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是一种综合力,是构成执行力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地方政府的各种主客观条件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执行主体是主导因素,执行客体是作用对象,执行制度是必要条件,执行资源是基础前提,执行环境是外部条件,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高低关键在于这些内外要素的整合优化的程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教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130.

[2]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周国雄.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制度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学报,2007(6).

[4] 陈康团.政府行政能力与政府财力资源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0(8):56-59.

[5] 汪永成.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4(2):103-113

猜你喜欢

乡镇政府影响因素
乡镇政府缘何容易“敷衍了事”
创新供给方式,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上日程
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