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买书送亲友
2016-04-20金洪远
金洪远
和几个老邻居、同学结伴去上海书展,为的是去买一本《上海女声》的散文集。作为一本描述上海女人的书,况且是沪上著名作家笔下的魅力女人,肯定有“看头”。也许是捧了厚厚的一大叠,签售的作家签完名都热情地欠身致意。有意思的是:那位给我盖完“上海女声新书签发”印章的先生笑问,你买这么多书是送人吗?我笑着点头。没有想到,他起身和我亲热地握手,被我身后的老邻居端起相机迅疾“定格”。
他可能不知晓,其实我买书送朋友是有点渊源的。年轻的时候学诗写诗,像贺敬之、郭小川、李瑛的诗集,我总是一网打尽分送给周遭的诗友,诗友那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当然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表扬一句;侬真热心;退休后,我恋上了作家们的美食随笔,尤为推崇诸如《吃嘛嘛香》《饮食男女》等文笔诙谐风趣,知识面广的美文,送给喜好美食的同事邻居,经常会受到一顶“高帽子”:侬识货的!我的中学班主任张群芝老师对散文集《微生活》赞赏有加,我会冒着39度高温,不是电影里的“三进山城“而是现实版的一身热汗“三上书城”。当我在同学聚会将有作者签名的书给张老师递上,她即席点评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行文风格。张老师是当年华东师范大学的才女,她的眼光不会错!她还告诉我们,作者的“那几个钢笔字蛮有功力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我送书是出于感恩。多年来亲友、同事和邻居的多方关照和鼓励,一直让我心存感激。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农副产品有点“拎不清”,时下市场琳琅满目的叫人看不懂;送烟酒有点俗,生怕高人调侃是单人旁的一个“谷”,确实烦心费神伤脑筋,就像电视里的一个挠耳抓腮上门的毛脚女婿:丈母娘是喜欢啥个“礼”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好书,书香缭樑。多年来的实践,让我屡试不爽。记得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孤陋寡闻的我还没听过他老人家说过烟酒是“人类的营养品”。一本好书,是著者数年甚至一生皓首穷经,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红烛孤灯下的呕心沥血之作。好书相伴,终身受益。有人说,当下书价居高不下,在下以为,若从当下人们津津乐道的性价比而言,譬如市场上有名头的香烟,一包烟可是一本书的数倍也不是什么秘密,那是小巫见大巫啦。
况且,送书给亲友、同事或邻居,如同将佳人相赠,受赠者一脸满心欢喜地快乐,这不是应了一句老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了嘛。有一次在老友的聚会上,有友发表高见,买书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为了读,二是为了藏;如果还有第三个目的,那必定就是装潢门面,附庸风雅了。我不敢苟同,如果买书是为了“送”,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以说是一个懂感恩懂礼数有学养的人。我的数十年淡然处世观是: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送书与人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
买书送书了几十年,暖心的是亲友、同事和邻居对我评价不俗:别看金先生有点年纪了,不仅有腔调,而且蛮有情调蛮有品味的哩。我不知道这是他们平素寻我开心,还是发自心底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