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并购唤醒新生
2016-04-20张书乐
张书乐
国货
现象
联想从一家年营业额3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成长为营业额463亿美元的全球化公司。
崛起
动力
从依靠OEM进行大规模生产占领市场,到以并购开启全球化路径,联想已经不仅是PC领域的王者,更是承载多元化品牌的大联想。
现如今,联想已不再是那个“IT联想”,而是“大联想”。从单一IT领域,到多元化,到大型综合企业,历经三个跨越式成长阶段,联想已经是承载着投资、IT、房地产、化工、消费等业务的综合性企业。
联想一直在求变。
3月18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表内部信,宣布对四大业务集团进行重组,调整了关键组织架构和领导层。重构后的四大业务集团分别聚焦企业业务、移动业务、创投业务和个人电脑业务。
这是继2000年的多元化转型,2006年开始的大规模海外并购之后,联想的第三次结构调整。
但多元化的路并不好走。
2012年,联想计划走向服务器市场,并打出3年内占据中国市场20%和全球市场10%的口号。尽管在当年6月就推出了服务器品牌——ThinkServer及其他一系列产品,但联想的研发实力仍不足以在短期内弥补自己的短板。
如何打破僵局?联想找到的解药是并购。
2004年,联想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 PC业务,这成为了联想大规模并购和走向国际化的开始。通过这起并购,联想拥有了优秀的管理团队、众多专利,以及ThinkPad这个强大品牌的号召力,帮助其拓展全球市场。另外,联想还获得了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与渠道,从而所占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增长。联想在PC市场的排名也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
2014年,联想又斥资23亿美元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拿下全球14%以上的x86服务器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位和全球的第三位。在此之前,联想只占全球市场3%的份额。同年,为了打入智能手机市场,联想又斥资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此次收购,联想不仅获得了3 500名员工和2 000项专利,还拿下了摩托罗拉的品牌和商标。虽然这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明显的效益,但联想直接获得了进军全球市场的门票,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然而,市场份额的瞬间暴涨,并不意味着联想多元化战略的成功。以IBM为例,当年联想并购IBM PC部门后,全球PC市场萎缩,成为全球老大的联想首当其冲。2014年的两次大并购也是如此。2015年,联想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其净亏损高达7.14亿美元,6年来首次亏损,也被外界视为因接盘摩托罗拉和IBM服务器所致。
吃撑了的联想最终还是撑了过来。通过成功地消化这些并购对象,联想从一家年营业额3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成长为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营业额463亿美元的全球化公司。这背后,不是一个“买”字就能够完全诠释的。
在每一次并购之后,联想不仅拿到了技术,还成功利用中国生产制造和销售上的优势,将并购前的亏损业务变成了盈利业务。并将并购来的高端技术用在过去被忽视的低端市场上,实现边缘化创新。比如,把IBM原来只用于商用电脑的先进技术扩展到消费领域,从而让消费电脑的份额十年间增长了十倍。
联想成功地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了“跨界打劫”,同时,还在企业管理结构上进行了新的谋划。近期,联想推出的超级产品经理制度,目的就是希望在更多新兴领域,通过创新创业小组的形式,沉到垂直领域之中去,挖掘更多的跨界可能。
一直以来,海外并购都是中国制造型企业走上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中国制造型企业也不能盲目跟风。对于并购之后的整合管理以及本地化问题,要以大局观的思维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