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新理念 围绕新定位 努力开创云南教育“十三五”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6-04-20邹平

云南教育·视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十三五发展教育

邹平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以来的教育工作,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谋划“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刚才,高峰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对做好全省“十三五”及2016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5点意见。

一、云南教育发展取得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承前启后之年,对于云南教育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纪恒书记多次深入教育系统调研指导,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陈豪省长亲自深入省教育厅调研,提出抓好教育工作“六个着眼于”的要求。李培书记、高峰副省长对教育重点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倾注了大量精力。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条主线,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扩大教育资源,着力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认真讲党课、开展专题研讨,深入查摆问题,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抓好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召开第二次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共筑中国梦·同绘彩云南”2015年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126场,李纪恒书记、陈豪省长带头深入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深入实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四个计划”。组织实施第五届“学校文化节”。完成20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和25所高校师生思政状况调研。成立思政课教师培训和社会实践基地。在云南大学等6所高校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六条红线”、师德“红七条”专项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公办高校绩效工资、科研经费、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廉政风险防控。积极推进公车改革。

二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台账各项任务,印发全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和省委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的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工作责任机制,完成39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国家11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转示范进程,继续深化“六个统筹”。召开教育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基本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省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额度增至1亿元,民办本科高校学费由“ 一校一费”收费模式改革为分学科制定统一学费标准政府指导价。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五年制办学规模,试点单独招生的高职专科学校增至11所,招收“三校生”改革试点的高职本科院校达6所。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招收外国学生21 424人,比上年增长20.85﹪。进一步规范自费出国留学市场的监管与服务。成功举办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三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大。深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下达资金10.05亿元,其中用于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8.98亿元,计划新建(扩建)幼儿园485所,建设面积72.46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监测机制等6项制度,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五华区等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澄江等1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成效显著。继续推动50所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建设。修订完善《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组织开展省一级高完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省职教集团达37个。组织开展全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争取中央和省级(含地方债券)中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3.34亿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持续推进。着力推进高校分类管理,稳步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国门大学建设和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大理学院更名为大理大学,临沧师专升本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新组建2所高职高专学校,新增转型试点高校3所。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所零起点新建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持续推进。认真做好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民族教育蓬勃发展。认定368所民族团结示范校。少数民族预科基地首批2 545名预科生顺利毕业,预科基地被正式列为国家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单位。启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基地建设,组织修审18个文种民文教材,完成双语教师培训1 200多人。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修订云南省民办高等学校、中职学校、中小学校以及培训学校年检标准等制度,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评估和管理。民办学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昆明市五华区、玉溪市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投入专项资金6 500万元,支持28所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购置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建设27个资源中心和95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学分银行建设加快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四是保障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年资助各级各类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除外)学生154.48万人次,资助资金37.43亿元,做到了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由年生均1 500元提高到2 000元。民办中职学校三年级符合条件的学生纳入免学费范围。7 125人获云南省优秀贫困学子奖励。“全面改薄”顺利推进,投入资金44.6亿元,校舍建设类项目开工214.55万平方米,竣工103.68万平方米。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40.76亿元,学校食堂供餐比例达 86.7 %。下达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79.88亿元,惠及学生573万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录取3 931人,96个贫困县上一本线农村考生明显增加。

五是教育精准扶贫取得实效。持续加大对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全年累计投入校舍建设资金58.47亿元,惠及学校3 413所。成立“挂包帮”“转走访”领导小组,扎实推进 “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启动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积极推进滇西教育扶贫开发,充分发挥部属高校挂职干部的沟通协调作用,促成一批合作开发项目,组织实施滇西地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举办5期滇西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修班。

六是教育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编制省教育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到10项,承接中央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项。下放8个州市中小学教师副高职评审权。核准云南大学等40所高校章程。认真做好学生申诉工作。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委员提案192件。推进平安校园建设,配合综治、安监、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开展学校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妥善处置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和安全事故。稳步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保险工作。

七是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出台《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和《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中央特岗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 666名。积极推进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工程项目。认真做好大理州、玉溪市、临沧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投入“国培计划”项目资金1.11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3万人,建设2个国家级校长工作室。组织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首届“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评选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全省本科高校轮训全覆盖。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服务水平,设立重大决策委托课题和委厅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面向基层学校积极开展听评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开展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70%的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49.5%。完成8.6万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成功举办第18届全国推普周、教育系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第二届“书法名家”进校园、校园文化经典诵读写等活动。全省新增省级语言文字规范达标示范校87所,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33所。

八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凸显。新增5个第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高校新型智库14个,持续推进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深化省院省校合作,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60项。全省高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投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17.25%。昆明理工大学牵头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师范大学参与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出台《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在呈贡大学园区开展高校众创空间试点。8所高校创业园被认定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6所高校被认定为省级首批众创空间。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省获得2金、1银、4铜的优异成绩。全面推动“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9%,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

过去一年的工作,为“十二五”我省教育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为开启“十三五”教育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向普及化、优质化方向迈进,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幼儿园”“县县有示范园”的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37.43%提升到2015年的63.82%;义务教育开始由普及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差距正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3%,比2010年提高3.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正向特色化、多样化转型,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一级完中增加26所达到133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65%提升到2015年的80.1%;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正在搭建中探索,昆明嵩明、安宁等8个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58所,入驻学生26.24万人;高等教育从注重外延规模扩张向内涵特色发展转变,高等学校数由2010年的61所增加到2015年的7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2%提升到30.2%;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民办学校数从2010年的3 220所增加到2015年的4 617所,在校学生从79.37万人增加到118.09万人;特殊教育加速发展,启动实施《云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 014-2016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3.43%;推进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云南开放大学挂牌成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不断推进。从“十二五”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来看,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关键性指标取得新突破,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5年来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加快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驰而不息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办学校,教育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教,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省“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

“十三五”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冲刺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和我省发展的新蓝图。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抓住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谋划好未来五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云南正从对外开放的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成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面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形势,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提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显得重要和紧迫。此外,人口结构深度变化、老龄化加快、全面二孩政策、精准扶贫对全省教育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面临着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与沿海发达地区、内陆教育大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教育内涵发展的支撑要素还比较薄弱,教师队伍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的待遇和专业化水平还不高,教育信息化仍有较大推进空间,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还不强;教育结构有待优化,民办和公办教育、普通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还未形成,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教育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教育改革面临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攻坚任务艰巨;教育投入和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生均公用经费仅为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省教育加快发展的关键。

新时期的云南教育,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引领。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是以创新发展培育教育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创新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多方面的机会,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育人新理念。要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激发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活力。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借助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协同创新战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机遇,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培育教育发展新动力,拓展教育新空间。

二是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发展新结构。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在外部结构上,要注重的是解决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要依靠教育,教育发展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要推进学校布局结构与城镇化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相协调,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协调。在内部结构上,要推动普职教育、公民办教育、家校教育、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在普职教育问题上,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渠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教产融合力和职业应用力,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步伐;在公民办教育问题上,要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拓展民办教育发展空间,强化多样性教育供给服务;在家校教育问题上,要强化家庭美德教育,把家庭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道德传承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在城乡教育问题上,要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农村学校、教师在乡土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基础性作用,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区域教育发展问题上,要加强对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和山区的教育支持力度,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三是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发展新风尚。绿色发展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面临的问题,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化解内部矛盾,优化外部环境,最终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绿色办学,树立节约朴素的办学理念,加强教育经费的绩效管理。要培养师生绿色观念,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加强绿色校园和绿色课堂建设,支持校园绿色清洁生产,倡导学校师生合理消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要营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

四是以开放发展凝聚教育发展新资源。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驱动,重点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提升云南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格局。要加大教育系统内部开放,促进不同教育机构之间在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方面的共享利用。拓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的渠道,建立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和机制。

五是以共享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获得感。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问题。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使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要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权和发展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社会分享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民族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我省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必须牢固树立、始终坚持、勇于实践。五大理念树得牢不牢、贯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任务。李克强总理要求,“十三五”期间要把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有新的突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最根本、最迫切就是要增加教育有效供给、提升教育质量。抓住了规模和质量这两个关键,就抓住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精髓和要义。

未来5年,我省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突破,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任务,以保障教育有效供给及优化结构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初步建立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基本建成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以上;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基本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90%左右。

三、围绕云南新定位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也是云南教育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和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十三五”教育发展的主题是“提高教育质量”。从云南的实际看,教育资源供给结构不合理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结构调整是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结构也是质量,结构不合理、资源错配是教育最大的浪费。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提高供给质量,关键是推进结构调整,重点是矫正要素配置,目标是扩大有效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之年。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云南发展新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强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奋力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重点要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供给结构。加强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汇聚改革红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和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合理的教育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增量提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认真落实《云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继续开展示范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价工作,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完善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二是均衡优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规划》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制定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现代管理、学生关爱“五大工程”。健全学区内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强化“控辍保学”工作。三是特色内涵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推动完善普通高中学校经费保障机制。筹备召开全省一级高完中改革发展会议,引导学校正确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做好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创建、一级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工作。四是继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好春秋两季中职招生,努力扩大中职在校生规模和高职办学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健全统筹管理机制和加大资源共享力度。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完善职业教育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加快边境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五是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探索和完善高校分类指导机制。继续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国门大学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创新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六是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继续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广泛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双语教育,实施好省内外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做好民族教育宣传。七是细实结合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继续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五大建设工程”。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八是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继续清理和纠正民办教育歧视性政策。依法依规稳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探索。实施民办教育提升工程。加强民办学校安全稳定和规范管理工作,提升民办教育管理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九是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统筹农村教育资源,继续完善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构建继续教育资源平台,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二)切实增强教育供给能力。坚持“开门办教育”的理念,创新教育管理的宏观、微观体制机制,不断激发民间、社会各主体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和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继续深化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发展方式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二是着力强化教育督导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教育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督导,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检查相关工作。开展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切实加强中等及以下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继续推进完善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三是不断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磋商机制。稳步推进境外办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持续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办好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四是着力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切实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特别是要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状况下,继续巩固GDP4%成果。建立健全我省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巩固完善高职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提高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加大经费使用监管力度,推动学校财务信息公开,规范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五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出台依法治教“十三五”专项规划以及加强和改进教育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完善重大政策科学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教育重大决策程序与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建设和实施。推进法治机关、法治学校建设。加快教育部门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落实事权规范化、法定化,依法清理、精简和下放行政权力。落实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权力运行风险防控。

(三)着力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公平的原则,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在中小学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班主任工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高校文化节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师范院校与各级政府、中小学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师范类高校要根据各地乡村教师队伍需求,积极开展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稳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好“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省级培训”等项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建设10支左右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学术带头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开展第二批“云岭教学名师”评选工作。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制订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课程课时。继续对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名师课堂、教研讨论、公开课等多种形式,聚集真实课堂的实践性环节,积极推广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四是强化学校体育美育教育工作。以校园足球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启动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认真落实我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曲进校园活动。五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高校的基础研究主体地位和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启动“莲花高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园区、大学科技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孵化功能。启动25个左右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继续深化省院省校合作。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实施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力争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六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高校要主动面向社会需求来办学,走内涵、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走需求导向之路,以就业创业为着力点,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向同行。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四)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一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家部署,进一步研究完善云南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适时出台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继续深入实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扩大“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核录取试点。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提高考试安全保密管理和考务管理水平。二是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运用清单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探索以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的复合性评估体系。探索培育社会第三方机构,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有序参与质量监督,定期发布教育质量报告。三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以章程为统领理顺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干部人事、财务和基建项目管理制度,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在教育管理上,少一些计划思维、少一些直接管理、少一些不当干预、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和创建项目,强化统筹。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对学校的考核监督。

(五)增强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适应性。教育供给是否有效,关键看是否适应教育需求。一是强化政府综合统筹。进一步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综合统筹力度,全面推进“六个统筹”。推动云南教育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均衡、长期均衡和高水平均衡。二是制定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终期总结评估。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完成“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咨询论证、修改完善工作,对接好国家和省的规划,按程序报批和印发实施。组织开展规划发布后的宣传和解读,推进规划实施监测工作。三是以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推进线上线下课程共享与应用。

四、全力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保证教育公平,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是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李克强总理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繁重任务,必须在公平和质量上下大功夫,实现新突破,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又要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终极目标。办好教育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体现在过程之中。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促进教育公平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人口集中的村社有1所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有1所中心幼儿园,每个县至少创建一所省一级示范幼儿园的目标。科学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探索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配套机制。继续推进教育资源重点向“三区一线”倾斜。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工作。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普通高中建设等项目。全力推进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工作。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支持迪庆、怒江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

(二)加快推进“全面改薄”。要认真总结“全面改薄”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全面改薄”的项目、资金安排要与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度规划的年度规划相衔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使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各地要确保承诺资金足额按期到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规范管理和严格工程质量,合理使用资金。认真开展好“全面改薄”工作的专项督导,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确保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转城教育配套政策措施。依法保障进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加强妇女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

(四)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对各类奖助学金管理和检查力度,确保发挥效益。不断提升学生资助标准和覆盖面。建立和用好以学籍为基础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州、市、县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相关政策。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五)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把资金用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继续探索滇西人力资源扶贫开发新模式,创新滇西连片特困地区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努力真正使其产生帮扶效应。要充分利用省外高校和职业院校对口帮扶云南学校的长效机制,加快自身建设。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扩大教育和培训面。继续办好滇西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修班,建立完善教育部滇西挂职干部发挥智力优势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对口帮扶。抓实委厅机关、省招生考试院和33所高校、5个附属单位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五、切实保障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净化教育发展生态,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风清气正、和谐高效。

(一)巩固深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要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和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聚焦问题、细化措施,做到严字当头、实处着手、整改到位。坚持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加强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要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要强化看齐意识,把党中央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育工作各个方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高校党建工作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以院系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深入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高质量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规范党组织生活。研究制订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加强高校党务队伍建设的具体办法。制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统一战线工作。指导高校创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争取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全国重点建设行列,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专项督查。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完成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轮测评。积极推动中小学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筑牢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基础。

(三)扎实推进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检查,不断提升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加强对中小学补课乱收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杜绝“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现象。坚持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坚决压缩会议数量、规模。抓好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严明工作纪律,加大督导检查和行政问责力度。着力推进校长教师队伍的履职能力、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积极做好网上信访工作,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要抓好公车改革,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四)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求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机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保持长效性。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持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开展对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和委厅重大工作安排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坚持立、改、废、释并举,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和工作制度。

(五)切实维护学校安全。要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布局,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军训、进头脑,探索应急演练基地建设。启动校园警务室建设,加大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投入。配齐配强安保人员,提升队伍素质。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协同相关部门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开展预防学生遭受性侵、预防溺水、校车运管专项治理,完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加强公安机关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校闹”问题,做好重要节点的维稳工作,妥善处置涉校涉生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对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宿舍)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制订教育系统舆情引导应急预案,着力提高教育舆论引导能力。

同志们!过去5年,我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勤奋工作,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十三五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