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美育探微

2016-04-20张爱香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艺术美美育美的

张爱香

美育是初中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也应义不容辞承担这一重要素质培养责任。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的美育内容

1.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大自然姿态万千,寒来暑往,春花秋实,风光旖旎。无论广阔平原,还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高原;无论是平静的小溪,还是掀起万丈浪花的海洋;无论是绿油油的小草,还是高大的树木;无论是万物复苏的春,还是硕果累累的秋,气象万千,赞不绝口。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不同季节的独特风景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象。朱泳燚的《看云识天气》讲述了大自然神奇故事,这些都能使学生流连忘返,陶醉于大自然中,也激发热爱自然情绪,不断受到大自然美的教育。

2.引导孩子对社会美的价值追求。初中语文课文中表现社会生活美的文章比比皆是。鲁迅的《藤野先生》,一个异国老师对“我”无私纯洁的关爱。朱自清的《背影》,父亲的博大深沉的疼爱。杨绛的《老王》,老王是有道德心,极其纯朴的好人……不分国界,不论距离,文中人物美好心灵、可贵的精神与高尚的品格,都让学生心灵震撼、美的感染、品格提升。当然,前面的这些文章,都是主题为“真善美”,对于那些批判“假丑恶”为主题的文章(比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也同样可以给孩子审美教育,激起对社会美的追求。

3.提高孩子对艺术美的欣赏品位。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艺术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反映,艺术审美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艺术美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处处得到体现。魏学洢的《核舟记》、冰心的《观舞记》、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等,都是用文学语言介绍了雕刻、舞蹈、口技等艺术,学生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艺术美的陶冶,提高了审美能力。除此以外,文学课文中的各种不同人物刻画方式,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巧妙独特的文章构思,深远悠长的意境等都表现了艺术美,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素养、发展了审美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美育能力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有本质区别。文学艺术形象是直接的。词语本身不是形象,文学的形象隐藏在词语符号之中,必须通过读者的表象、联想、想象的中介环节,才可能在读者的脑海中唤起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进而达到艺术审美。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艺术审美。首先,感知课文字词句,理解文章,这样才能把握形象,了解文章中的价值取向。其次,欣赏和评价美是在感知和理解美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日益增强了社会化程度的感官,结合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机能的有机统一活动,形成“着我之色”的审美体验,最后进入审美更高范畴的创造美。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前提

1.教师心中有“美育”教育理念。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包括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是在走应试教育路线,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心中根本没有“美育”教育理念。对个人而言,较高审美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备能力之一;对文学创作而言,审美能力与文学创作是相互影响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带动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民族而言,公民具有较高审美能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文明重要标志。

2.教师要加强个人的美学理论修养,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美育水平。要有效的实施美育,切切实实引导孩子学会感知、理解美,欣赏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要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拥有较强的表达、引导和创造美的能力。除了自己具备良好美学修养以外,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课文内容入手,结合各类语文教学中美育培养的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掌握状况和接受能力特点,使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中。(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群力中学)

猜你喜欢

艺术美美育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