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观视野下的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2016-04-20韩春旭
韩春旭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教育事业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国家教育部分为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全面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课程教育改革措施。尤其在中学历史教学方面,新课改创造性提出了文明史观的课程教育理念,以应对当前我国历史教育学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通过文明史观,可是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本论文从中学历史课程文明史观教学模式出发,对文明史观的含义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当前阶段文明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并且提出了文明史观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文明史观,中学历史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方向
1.文明史观的相关概述
就字面意思而言,文明史观就是以一种文明而且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结束。改变了过去以阶级斗争看历史的方法,把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研究历史长河中各文明的流动发展变化。简而言之,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正如我国史学前辈刘宗绪先生所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去看历史,实际上是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总纲。这是一种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种历史观。通过文明史观进行历史方面的了解以及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经验总结。
2.文明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文明史观较阶级斗争史观影响较弱
多元史观包括阶级斗争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种史观。通常情况下,对于阶级斗争史观控制整个历史方面学习的情况,人们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人们并不是反对阶级斗争史观本身。通过阶级斗争史观,可以指导人们认识历史,这是与风靡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一脉相承。但是我们稍感遗憾的是后现代思潮极易导致无政府主义,具体到多元史观上来诸种史观都是合理的,意味着在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宏观指导思想方面处于一种混乱局面。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现代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等其它史观是平行的,单独将其“拎出”作为研究对象的努力还比较式微同行把多元史观作为一个研究整体的同时或多或少的忽视了文明史观的研究与阐释。文明史观一方面要摆脱多元史观的无政府主义陷阱,另一方面又要在和多元史观的其它史观和睦相处的同时保证自身不至于丧失自我,所以文明史观要想脱颖而出需要付出必要的努力。
2.2中学历史教学资料编写内容不全面
传统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科书编写还“余音袅袅”文明史,观视野下的历史教科书编写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内在的原因很难一一言明。但历史教学论的学科进展却是一个主要原因。翻开新版的历史教科书,文明史观在个别部分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教学中的某个阶段学生可能会受到文明史观的洗礼,但这种洗礼尚是一种短暂的仪式性的洗礼。文明史观没有深入到学生认识世界的骨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历史教科书不乏文明史观的亮点。但这种亮点却是诸种史观的多重变奏的一个弱小的音符。换而言之,文明史观还不是其中的主旋律,必须要指出的是在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同步试卷等中能折射出文明史观的内容比例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回避不如正视。
2.3中学历史教学文明史观之路不明确
由于我国的史观文明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课程知识的教学效率。一线教师缺乏文明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模糊的思路导致历史教学还处于十字路口。此外,教科书编写还不到位,对新课程的辅导还未完全铺开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资料还不健全。凡此种种使得历史教学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文明史观视野下的历史教学试点尚处于初步阶段,其经验还未得到有效的验证,更遑论经验的大面积推广。研究者和调研员对文明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给予的支持还是比较微薄的,得不到有效支持的一线工作者面对丰繁复杂的课改细节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育管理环节中,功利主义思想占了主导领导者为了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而放弃走一些必要的弯路,这客观导致了文明史观视野下的历史教学所处的小环境很微妙。
3.文明史观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
3.1加强文明史观的可利用性
多元史观并不是否定主流史观,在多元的基础上巩固一种公允的立场是克服史观无政府主义的一个可能药方。同时,笔者推崇文明史观的可能性在于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是决定历史进程的各种力量反复博弈的结果。文明是人类必然的选择,如果不反对上述论点的话,就需要承认文明史觀是解释历史因果的一个重要框架。
3.2建立完善的教学改革体系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师进行课程备课以及知识讲解的主要参考资料。对于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编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实现,并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总结,最终确定历史教科书的修订。对于编写者而言,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有一种体系的关照。与历史教科书相配套的一系列诸如教师参考书,学生习题之类的资料也需要齐头并进,避免“木桶效应”。这个工作需要教育理论者走出书斋潜心与教学实践者沟通和合作以求最佳效果。编写者要克服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注重教材编写的远期效应,既要与国际接轨体现人类的普世价值,也要体现本土特征体现国人的特殊价值。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要给予编写者一种宽松的环境,特别需要对历史教科书的“新生儿”倍加呵护,避免因后天环境的原因而夭折。值得指出的是教科书并不是越改越好,更不是改的越快越好,教科书的稳定性需要慎重斟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课程使用文明史观的理念进行历史课程的教授,对于学生提高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文明史观教学,可以让学生以公正的角度面对过去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在基于文明史观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课程授课教师应对文明史观与阶级斗争进行着重讲解,同时应以历史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延伸,加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文明史观教学方法,加强文明史观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历史课程文明史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胡丽萍.文明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J].品牌(下半月),2015,06:234.
[2]毛静.初中历史教学中文明史观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105.
[3]郭井生.多元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以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一课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11-116.
[4]酆裕仁.刍议建国以来中学历史教材建设[J].历史教学,1990,01:30-34.
[5]邹宇,肖凯.农民战争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内容设置的变化研究[J].传承,2010,3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