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几点思考

2016-04-20伍俊肖红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36期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考核方式

伍俊 肖红军

摘 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更新快。该文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从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提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理论教学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06-02

Abstract:As a door of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utomation, “Sensor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is well known for its comprehensiveness, comprehensiveness and quick updating. In this paper, effective solutions and polici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o pave the way for raising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design capability.

Key Words:Sensor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Theore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信息时代,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在科学研究、工业应用等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作为信息领域的源头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已成为工科自动化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其对于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正确认识本课程在自动化本科教育的地位与任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为电气信息类及工程技术专业的实用性专业课程。该门课程融合电学、光学、力学、微机电技术等多项理论,渗透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多种工程方法,涉及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军事医疗等应用领域,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更新发展快、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具有一定深度和复杂性的课程。该课程需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利用有限的课时,呈现这门学科的精髓所在,引导学生实现由理论掌握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对该领域相关的研发有所创新思考。

2 理论教学的改革

2.1 教学计划和教学板块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学计划和教学板块的设置。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包含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检测技术、智能检测系统”三大知识模块,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更新发展快、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具有一定深度和复杂性的课程。挑选和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广泛调研其它院校成功经验、听取产业界意见并结合我校的专业定位与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传感器工作原理与检测技术应用的结合,构成从传感器基本单元到检测系统,以至检测数据分析的全流程结构,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制定了教学大纲。

2.2 加大教学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建设

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最关键和核心因素之一是教师, 所以,该院系除了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去相关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招牌的高校进修,更为倡导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实践,从实践中获取所需的经验和方法,去除以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鼓励和引进具有实践经验教师上讲堂,旨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既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又拥有产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2.3 加大信息教学投入

信息教学生动形象,画面相比于数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其优势应用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的掌握,特别是对于新概念以及一些不常见的物理现象,动态演示既能让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又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合理、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评定建设和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并及时修正所产生的问题。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一门课程在内容组建和教学中的成败,更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必要搭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不仅是考核内容的多元,更要改进原有的单一考核方式,增加提问、讨论发言、课程论文等多样化考核方式,使学生主动融入师生的互动教学。

(1)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由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两部分构成,但实践中由于教师很难完整掌握学生相关情况,无法做出准确评估,因此,考虑将考核中增加教师随机抽样问答、学生主动申请回答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促使学生课后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调整后,平时成绩将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问答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30%。

(2)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为重点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复习、归纳与总结,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门课程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考生可以将自己对全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包括重点、难点、不好记忆的公式、定理等写在这张A4纸上,作为参考。考试内容摒弃传统的名词解释和简单的概念性问答,突出对传感器基本原理与应用能力考核的选择、设计和计算题。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传统考核方式带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应用的缺点,真实反映了學生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发展迅速的重要课程,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既掌握基本理论,又会选择、使用各种常用传感器和检测仪表,极具挑战性。此门课程的教学及改革的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只有不忘初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业界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杰,黄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0.

[2] 朱立,李跃忠,钱敏,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77-80.

[3] 孟翔飞.《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08(8):32.

[4] 林国余,陈旭.关于《现代检测技术》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6):82.

[5] 朱启兵.面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27-30.

[6] 徐科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23-24.

猜你喜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考核方式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