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环境中的生态营造
——美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考察与思考

2016-04-20邓扬阳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雕塑环境艺术

纪 伟 邓扬阳

人工环境中的生态营造
——美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考察与思考

纪 伟 邓扬阳

本文试图以亲历的观察视角对美国主要城市环境艺术现状进行专业的体验。着重对优秀户外雕塑、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等构成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人工环境的构建加以描述,结合影响其创作实践的时代背景、风格流派等客观因素的产生、成长过程,梳理出一条美国环境艺术形成自身气质的发展脉络和影响深远的内在规律。

环境艺术;艺术流派;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文化属性;美国表达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历史进程中,也遇到了诸如大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系列环境问题,大城市群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生活的环境空间被挤压、改变……1857年,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竞赛的举行,使人们有机会深思这一问题,预示着现代环境景观实践的开端。而较早提出利用环境风景在城市中引入乡村植被,使环境变得舒适而可居的环境景观的设计者,则是美国人奥姆斯特德,其作品遍布纽约、波士顿等东海岸城市。在奥姆斯特德的设计作品中,较有影响的是186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系列公园景观设计系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将自然引入城市,从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努力。奥姆斯特德在对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中,运用了不规则的规划绿地景观,自然栽种适用的乔木和灌木,道路被设计成自然循环的弯曲线,这些都与欧式园林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个方案设计了立交方式的四条东西向穿园公路,以沟通公园和闹市区,这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这个公园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促进了景观设计学科的诞生。在这个人工构成的“丛林”环境中,人们开始探索自然环境、人造环境(技术环境)的契合点,即:不把环境保护视为经济发展的成本,而视为机会。时至今日,其具有科学发展观念的设计实践,使纽约成为美国最为绿色的城市(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的20%),超过北美城市14%的平均水平,纽约城区的林木价值业已超过50亿美元。

在同类理念的设计中,位于曼哈顿第53街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雕塑花园面积不大,是下陷式的庭园设计。其地面贯穿着由两个长条水池组成的河道,周边栽植榉树、柳杉、白桦等植物,不同风格材质的雕塑点缀其中,抬头望到高层建筑高耸入云,这一闹中取静的空间设计,给人以品质、舒适且具有艺术氛围的整体印象。在雕塑花园进门入口处,为德国当代艺术家卡塔琳娜·弗里奇2006—2008年构思创作,栩栩如生的等高人像群,由不同人物组成,其中包括有宗教象征人物和神话传说人物大天使米迦勒、圣母玛利亚、巨人和蛇等,相关细节刻画精妙,运用橙色、黄色、紫色、橄榄绿色、黑色、白色等色块,给人一种既神秘又庄重之感(图1),增加了空间的丰富层次和艺术美感。在此群雕不远处,则陈设着毕加索1950年创作的青铜雕塑《母山羊》(图2),瘦劲的躯体和有力的四蹄,使整个作品向上、有力,带来一种动态之美……西班牙雕塑家乔安·米罗1966年创作的作品《月亮鸟》(图3)被放置在高起的休息座椅区,肥胖、可爱、夸张、变形,为空间带来了亲切、活泼的艺术元素。下沉式的人工河道中则静静躺着四肢舒展的健康、成熟、具象的女性人体(图4)——法国雕塑家阿尔·斯特得的作品《过去的河》。此外,还有如美国抽象主义雕塑家纽曼的金属焊接作品等。

图1 卡塔琳娜·弗里奇作品

图2 毕加索 母山羊(纽约)

图3 乔安·米罗 月亮鸟

图4 阿尔·斯特得 过去的河

20世纪初的美国城市再造美化的设计潮流中,佐佐木英夫提出了以“区域规划为核心的城市改造要求”,对规划区域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全新考量,创造出个性适宜的方案形式。60年代,麦克·哈格发表了《设计结合自然》,继承了相关理念并进一步概括为“有机生态”,即强调设计与自然的适宜性。由此,美国开始出现了建筑、人工景观、自然生态、环境雕塑作品的全方位统一的融合,使人工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工艺术化。随着环境艺术学科的出现,现代艺术流派在美国的成熟、成长,“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的某些艺术取向、手法被采用,成为美国都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立面中的点缀之笔,给生活工作在其中的都市人群以极大的生理上、精神上的艺术慰藉。1967年,美国国家艺术中心的建立(联邦政府文化复兴的公共政策),更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环境艺术的成熟,为有才华的艺术人士提供了优越的展示才华的契机和舞台,从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的这场环境艺术运动中,美国先后涌现出像克莱斯·奥尔登伯格(波普雕塑)、马克·迪苏沃格(野兽派)、奈德·史密斯(环保主义)、劳伦·尤因(幽默主义)、齐·默尔曼(城市风景)等一批杰出的环境雕塑艺术大师。

在新泽西州,坐落于汉密尔顿的大地雕塑公园,建立于1992年。其占地面积约0.17平方公里,是美国环境艺术文化的又一个较新、较集中的展示地,它体现了美国较为成熟的公共艺术文化,呈现了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巧妙融合。园内的雕塑或矗立于草坪,或掩映于林荫,或点缀于湖畔,让观者不经意间便可发现位于身边的艺术,转身便可欣赏到最具创意的雕塑,被评为美国最雅致的雕塑公园。该公园是著名雕塑家苏厄德·约翰逊于1987年提出的倡议,当时的设想是建立一个公共雕塑公园,给雕塑家展示当代艺术的机会,同时提供相关教育和活动。1992年,为配合费城美国第14届雕塑会议,在此举行了首展,此后,共计有500多位艺术家数千件作品在此展出过,目前有230多个雕塑放在公园户外。这其中包括当代艺术家克莱门特·曼德摩尔、安东尼·卡罗、贝弗里·帕博、齐齐·史密斯、乔治·西格尔等人的作品。其中,乔治1999年的青铜铸雕《沮丧的领面包队伍》(图5)根据历史照片创作,反映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因失业导致许多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靠救济。原始雕塑为1991年用石膏、木材、金属、聚丙烯制作。在苏厄德·约翰逊的“超越画框”彩绘铸铜雕塑系列中,作者尝试与参观者、作品之间的亲密互动,如《你被邀请了吗?》(图6)根据法国名画制作,你可以触摸、拥挤、加入聚会人群,创造别样的艺术体验……在这个美丽庭园的深处,则设置了俄国移民艺术家卡特里娜于1996年创作的铸铁雕塑《幻影》(图7),其追求一种光影在人体上的变化、移转;而克伦·彼得森1997年创作的铸铜雕塑作品《听众》表现了丰满夸张的艺术形象:手持小鸟,正在会神地听着鸟语,幽默、诙谐。在巨大的水池中一个巨大的不锈钢磨光镜面效果的雕塑,则是布鲁斯于1986年制作的作品《Dorion》(图8),充满了科幻、未来感。园中还有像根据摄影家阿尔莱德新闻照片《胜利之吻》制作的作品,也给人带来新意。

图5 乔治 沮丧的领面包队伍(新泽西州)

图6 苏厄德·约翰逊 你被邀请了吗?(新泽西州)

图7 卡特里娜 幻影(新泽西州)

图8 布鲁斯 Dorion(新泽西州)

图9 时报广场的霓彩(纽约市)

图10 拉斯维加斯大道市景

图11 巴黎大酒店金属外檐雨棚(拉斯维加斯)

图12 巴黎大酒店接待大堂(拉斯维加斯)

纽约商业文明繁华发达,人口稠密,面积狭小,街道被密集的高层建筑分割成“林间小道”,其商业文化环境营造别具特色,曼哈顿岛上若干个特色鲜明的都市环境文化街区享誉世界。如位于中区第42街与第7大道之间切分出的三角地,就是号称纽约心脏的时报广场(图9),连绵的各种形状的巨幅彩色大屏组合长达约64公里,霓虹灯密布,内容多为国际时政、商业宣传、创意广告等业态。这一地区作为纽约市重要街区,甚至有明确法规对业主悬挂装饰物高度、彩色显示光屏亮度等作出要求。从41街延伸到57街,从第6大道到第8大道的区域,则是密布着40余家剧院、商场的百老汇,与时报广场连成一片,构成了最具美国风情的环境艺术景观展示区域。这一区域的整体规划,面积只占纽约市区的0.1%,却集中了纽约11%的商业活动。纽约时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路透社、摩根、士丹利等均在此处设立总部和分支,产生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创造的GDP甚至可以与美国中等城市不相上下。纽约街区商业彩屏的设计实践,较早的如斯蒂芬·安东纳斯70年代对城市光影效果视觉作品的创作(位于达拉斯市的贝尔电话公司),把城市特征融入作品,建筑外墙立面的连续霓虹光带,把美丽城市点缀得活力、动感,是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创作实践,这股风尚影响全美,是美国商业文化的集中视觉符号。

图13 巴黎大酒店室内商业街区穹顶(拉斯维加斯)

图14 巴黎酒店法式餐厅室内

图15 金字塔大酒店主入口

图16 金字塔酒店内部分层电梯

被誉为“世界娱乐之都”的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也是这种城市光影作品分布较集中的城市(图10)。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两侧建设有巴黎、纽约、凯萨皇宫、米高梅、大广场、金字塔、亚细亚等酒店。巴黎大酒店入口建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廊柱和门厅,巨大的金属外檐雨棚,把人们引入室内空间(图11),在门前广场则分别仿制了凯旋门和高达165米的埃菲尔铁塔。走进室内是整个酒店的接待大堂(图12),水晶灯列列,一副法国宫廷的华贵氛围。在巨大的穹顶画下,一楼走廊设计成了巴黎傍晚浪漫的街道氛围(图13),小型餐馆、咖啡厅、桥牌区域等分列两侧。而在埃菲尔铁塔底部则设计了观景法式餐厅,在这里可以俯瞰拉斯维加斯大道整个华美的不夜美景(图14)……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酒店设计则是金字塔大酒店,入口处为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图15),整座酒店设计成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客房随级递减,层层收分(图16),咖啡厅、特色餐馆、展览空间等在一层布置,方便、便捷。拉斯维加斯的夜景照明系统区别于纽约,它的鲜明特点是较为集中地展示了各个旅游洲际酒店的特点和商业特征——巴黎酒店的埃菲尔铁塔和世界球、好莱坞酒店一层商业群落、亚细亚酒店的现代公寓照明、迪士尼的五彩屋顶等等,通过艺术化的形象和颜色设计加以区分,达到醒目的商业宣传效果。此外,在各商业集群过渡空间细部的划分上,该设计方案也较为到位,其过街廊道的建筑设计风格,有着明显的威尼斯情趣(图17),走廊地砖展现了古典风格。

纽约、拉斯维加斯等著名的商业文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有其内在的一些规律,如集约式的城市规划(曼哈顿岛、拉斯维加斯大道等街区)集中展示了商业文化,适应了都市功能,汇聚了该都市主要的人流、资金流、商业流、信息流。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高度地集聚上述的设计要素?纽约的做法是向上,用高层楼宇来满足;而拉斯维加斯的做法是以鲜明的建筑立面来集中建设。

图17 有威尼斯情趣的过街廊道(拉斯维加斯)

图18 费城艺术博物馆雕塑群(宾夕法尼亚州)

图19 华盛顿街头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公共建筑

图20 华盛顿街头抽象雕塑

位于美国东北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市,也是高质量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集聚园地。早在1872年,费城就成立了“费尔蒙特公园艺术协会”,提倡和引导将雕塑作品融入城市空间。费城市还有明确的规定,在公共建筑的建造上要安排1%的经费用于创作艺术作品,相关措施的持续实施使费城整个公共艺术作品数量上多于全美任何中心城市,素有美国艺术名城的美誉。从费城市政府向西北的弗兰克林大街林荫大道,包括费城艺术博物馆、罗丹博物馆,沿斯库尔基尔河延伸出占地16平方公里(由63个小型公园组成)的费尔蒙特公园,这是该城文化较集中地区,费城艺术博物馆、洛根广场周边设计有若干美术街区,费城艺术博物馆雕塑群,其中有巨大的斜坡(地下为停车空间)绿地公园,放置着诸如弗朗兹·韦斯特(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的作品《LIPS》、斯考特·波顿的《两个分裂的椅子组合》、托马斯·斯古特的《女人体-2号》(图18)等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绿地与艺术作品交相辉映,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环境空间质量。

位于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合处的华盛顿,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全美的政治、文化中心。1971年法国人朗方设计的街区建筑立面带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全城街市开阔,低密度的房屋规划有序,街区低矮的建筑立面显现出欧陆古典的华丽风格(图19)。华盛顿的主要道路有马萨诸塞大街、宾夕法尼亚大街(连接着白宫和国会大厦等重要建筑群)、弗吉尼亚大街(水门大厦、国务院、华盛顿纪念碑)和独立大街(西波托马克公园、农业部、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在这些街区的显眼处,总能看到醒目的几何形金属抽象雕塑(图20)。在位于麦迪逊大街国家美术馆以西的街心公园,是环境雕塑作品较为集中的户外安置区。《房子1号》(图21)是波普雕塑艺术家罗伊·李奇登斯坦的新尝试,从不同角度观看,作品会呈现不同的变化,给人带来愉快、轻松、幽默之感。《红马》(图22)则是雕塑家亚力山大·考尔德的代表作品,颜色饱满,张力十足。《月亮-狗》(图23)是汤米·史密斯作品。《立方体》(图24)则是大卫·史密斯作品。与公共艺术的创作相呼应,这一地带的环境艺术创作实践也带有了某种国际意义,展示着美国独特的艺术和气质。位于波托马克河畔的主要建筑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包括越南战争纪念碑、朝鲜战争纪念园等围合的广大区域,则是具有教育、反思战争等政治意义的国家主题纪念空间,整体环境氛围肃穆。纪念碑规划设计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华人建筑师林缨设计的(刻满阵亡将士名录的)越战纪念墙(图25)。黑色花岗岩墙体,从两个方向,平缓切向地平线深处,呈现倒V字形,象征大地伤口、战争带来的创伤。交汇之后,再次向地平线延展,与地面融合贯通,意味着战争的不幸总有恢复的一天。整个设计运用象征性的语汇,简洁、深刻,不难看出“大地艺术”(雕塑和景观的混合体)的影响。朝鲜战争老兵纪念建筑(图26)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表现了19个比真人略高的美军士兵的雕塑群组成,用不锈钢制作。每尊高220—230厘米不等,重约500公斤。从陵园正面看,士兵行走在一块倒“V”字模拟战场的地域中。士兵或弯腰,或用电台联络,表情各异,好像战争就要打响。第二部分为黑色花岗岩纪念墙,长约50米,隐现着许许多多士兵的面孔,纪念碑表面磨光,19座塑像映射在墙上,成为38个人,暗示止步于“三八”线。尽头书写有“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三部分则在纪念墙尽头设计为一座水池,环绕石基,刻着美军在整个战争中死亡、负伤、被俘、失踪人数等战争信息……华盛顿的环境设计基调突出展示出静谧的,政治性的,非商业化的,略带有某种教育、纪念功能的城市韵律。

图21 罗伊·李奇登斯坦 房子1号(华盛顿)

图22 亚历山大·考尔德 红马(华盛顿)

图23 汤米·史密斯 月亮狗(华盛顿)

图24 大卫·史密斯 立方体(华盛顿)

图25 越战纪念墙(华盛顿)

图26 朝鲜战争老兵纪念建筑(华盛顿)

图27 肯恩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室内设计(新泽西州)

图28 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肯恩大学)

在美国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除了中心城市外,美国高校的建筑空间室内外营造设计也别具特色。位于新泽西尤宁城的州立肯恩大学,校区面积1平方公里,分别规划有学生中心、图书馆、剧场、行政中心、人文与社会学院、商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医学院等建筑群。学生中心是一组不规则平面的三层小楼,内部设计为白色墙壁加用蓝色装饰线形,在天花上则采用了工业化的金属网格顶光线,使整个空间设计明亮、通透(图27)。在进门大厅的休息区域设计了成组的沙发,中心放置了美洲虎雕塑(大学象征物),点活了整个空间体系。学校图书馆的设计则是另一番面貌:红、蓝、黄、白色块在整个空间反复以几何形体出现,使整个空间色彩饱满、爽艳,有一种特别的、有性灵的现代艺术情趣(图28)。人文学院狭长的共享走廊(图29)、展示牌设计(图30)、扶手楼梯间设计、教室的各个连接空间(图31)都各具巧思。大学校园入口的城际铁路站标识(图32),上边的金属机头可以移动。学校附近的便利商店门面设计(图33)、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红色英式建筑群围合中的庭院中心草坪中供师生自由讨论的各色座椅、波士顿街头的特色生活店(图34)、小型文化用品商店门面(图35)都是值得关注的设计案例。西班牙现代艺术家豪梅·普伦萨在麻省理工学院建校150周年之际(2011年),展示在教学区中心广场上的抽象雕塑作品——多种阿拉伯数字、希腊字母,被无序地堆摆出成人的形象,其中的字面含义应该与阿基米德有关,以暗合MIT的学科优势(图36)。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公共环境艺术的实践过程,清晰反映出了一条发展脉络:在多元的社会中,虽然信仰、理念、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美国各地各阶层都共同经历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城市再造、环境改造、商业文明冲击、欧洲艺术思潮影响等,这些都促使美国社会做出改变与努力,并随之成为全民共同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对艺术的扶持政策,得到90%美国公民的支持和认可,并普遍认为艺术是塑造美好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标志性事件如1961年成立的纽约州艺术评议会、1965年成立的国家艺术捐助基金会(NEA)等。再者,追求娱乐性、标新立异和自我表现,真实地反映了战后西方国家青年的思想文化价值追求,这股思潮传播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本土之后,以资本主义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商业环境、现代发达的传媒手段为基础,迅速传播开来,深刻地改变着大众的观察事物的方法。积极倡导者为安迪·沃霍尔。而将波普艺术引入环境雕塑者,首推罗伊·李奇登斯坦,其漫画式的艺术表达诙谐、幽默,较有代表性,使诞生于欧洲的波普艺术在美国得以再造,是美国环境艺术实践中又一个影响世界的艺术表达样式。成功代表作品如雕塑家克莱斯·奥尔登伯格矗立于费城中心广场的作品《衣夹》等等。另外,也应看到有人主张“艺术是激进的,美国的”,以艺术家迈克尔·海泽为代表,在美国西部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始,改造自然环境艺术实践,即具有独特美国风格的“大地艺术”思潮,倡导人的审美要求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尊重自然与尊重人性并重,重新审视自然,创造技术环境(人造环境),大地艺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显然直接、巨大。如受其启发成长起来的杰出环境艺术设计家有彼得·沃克、乔治·哈格雷夫、奇伯·苏利文、托弗·德莱纳等,他们活跃于世界,成为忠实的实践者。

图29 肯恩大学人文学院狭长的共享空间(新泽西州)

图30 展示牌设计(肯恩大学)

图31 教室的各个连接空间设计(肯恩大学)

图32 肯恩大学校园入口城际铁路站标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数量必然增加,而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面对的现实课题上,总体趋势是人工环境扩大,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的人工化、艺术化。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解决人、建筑、空间、自然的有机融合,发掘其自然的、人性的、文化的、民族的、地域的艺术特征,这一理念由此显得特殊重要。环境艺术设计的源水在于生活需求,科技的发展应尊重人性,文化的品质融于自然,使自然成为文化的载体。环境艺术设计学科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确立发展不是偶然的,①正如更早时期(20世纪初)伴随着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而诞生的景观设计学科一样,它接受着同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艺术流派的影响,较直接的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大地艺术等,而随着这股潮流成立的国家艺术捐助基金会等都对整个环境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的、学科的、政府的、公众的社会物质基础。在社会需求方面,也不难发现,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艺术对于生活的不可或缺性。从2000年到2005年艺术组织和民众对于艺术的支持从1340亿美元增长到1662亿美元。②

图33 小型文化用品商店门面(肯恩大学)

图34 哈佛大学对面的食品店门面设计

图35 波士顿街头建筑立面

图36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雕塑作品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环境艺术的实践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环境直接催生出城市中产阶级生活、审美方式,是波普风格的环境艺术作品产生的肥沃土壤。都市城市群的产生、扩大、美化过程必然使人们对于纯粹的自然地貌的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艺术与设计的方案更新,暗合着现代社会普遍追求的效率化,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美国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成就充分证实了环境艺术风格受人文的、地域的、人性的、经济的、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水平的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以看出环境艺术对于室内、室外公共空间的塑造是系统的、体系化的,是人工、自然、人文关系的良性配搭,也是物质的、精神的两个层面交互作用的结果。

注释:

①纪伟:《日本环境艺术得以发展的要素分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295页。

②张激:《国家艺术支持——西方艺术政策与体制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第111页。

[1]周宏智. 西方现代艺术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邬春生. 美国现代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J]. 新建筑,2002(6):36-39.

[3]丁奇,张静. 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环境思想发展及其启示[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4):9-12.

本论文为2016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城市环境艺术实践中东西方文化融合再创新研究》(课题编号:C16028)的阶段性成果

纪 伟: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教授

邓扬阳:天津 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讲师

Ecological Building in Artifcial Environments: A Survey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Ji Wei and Deng Yangyang

The paper attempts to offer a personal yet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art in American major cities. It aims to draw a historical line of development which saw American environment art forming its own features, and conclude an inherent and far-reaching law therefrom, by describing major structures, e.g. excellent outdoor sculptures, public space interior designs, in artificial environments, and consider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art schools.

environmental art; schools of art; artifici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ural attributes; American expression

猜你喜欢

雕塑环境艺术
巨型雕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的破烂雕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写实雕塑
环境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